logo icon
今日文章
logo icon
search icon

台式香腸─有人潮的地方就有它

分享
Facebook Share IconLine Share IconCopy Link Icon
香腸為肉品保存方式之一,因肉類為珍貴蛋白質來源,冷藏設備出現之前,人們即以各種方式,試圖延長肉品保存期限。而香腸便是其中一種常見的製作方式,世界諸文明皆可見到製作香腸的文化,台灣也不例外。

◤文.圖/看見台灣基金會編輯群

式香腸應源自中國,隨先民渡海而傳入台灣。台式香腸為利用香料、絞肉搭配鹽、糖等調味料攪拌均勻,再利用動物腸衣為外包裝後經日曬、風乾而成,如今亦有燻製者。

為避免肉質腐敗,早期製作香腸時會加入大量的鹽,惟調味過鹹,不僅口感不佳,亦無法多吃。直到黑橋牌香腸改良香腸口味及製程,研發出「烘束爐」,以低溫炭火和長時間乾燥技術,大幅改善香腸製程及口感,奠定台式香腸鮮甜多汁的風味。

至於民眾最關切的亞硝酸鹽問題,新東陽回應市場的方法是「100%無添加」,無硝酸鹽、防腐劑及其他食品添加物,以高溫蒸煮方式製作。

▋「民主香腸」傳達台式幽默

至此,以豬梅花肉為主,具有獨特肉香的台式香腸成為台灣的知名食品;現今除一般常見的原味外,亦有高粱酒、蒜頭、草莓、馬告或水果醬料口味,風味愈顯多元。

烤香腸廣泛出現在全台灣的家庭、夜市、街市,甚至臨時的大型活動之中,因政治活動而出名的「民主香腸」一詞,為嚴肅的活動加上一點幽默。台式香腸多以炭烤進行料理,一放上烤盤上,吱吱作響外,撲鼻的香氣遠遠便能嗅聞、令人垂涎,配上辛辣的生大蒜,勁道十足。

隨著台灣人移居海外者漸多,近來於國外亦能吃到道地的台式香腸,例如美國洛杉磯Pine & Crane松鶴麵莊等可見。台味香腸的全球征戰之路,才剛展開。

探索更多
九層塔─特殊地方種,台味十足
唇形科羅勒屬羅勒,約有160種,九層塔是羅勒的變種,屬於特殊的地方品種,香氣可說是「台味十足」,偏濃重,味道來自甲基蔞葉酚,主要功能是用防止蚊蟲叮咬,和義大利菜系常用的甜羅勒的香氣化學成分完全不同。
落花生─象徵發財、吉祥、多子多孫
花生的原產地說法不一,多認為源自南美洲,但亦有源自中國的說法。早在唐代《酉陽雜俎》即有文字記載其「形如香芋,蔓生」;明末才開始普遍種植,後由移民帶入台灣。
清酒─和米酒釀製差別在「精磨」
清酒和台灣米酒同樣以米為原料,差別在清酒將米精磨到重量幾乎只剩一半。台灣釀酒業於廢止菸酒專賣制度後百花齊放,除了近年來於全球競賽中屢屢獲獎的葡萄酒和威士忌,清酒亦為引人注目的品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