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特約作家一Regina 翁瑞祐
投是個充滿故事的小城區,走著走著就近山,晃著晃著就能感受百年溫度。
「There is nothing quite as bracing as the smell of rotten eggs in the morning.」曾經獲得普立茲突發新聞獎的《紐約時報》記者Andrew Jacobs,非常寫實的以「臭雞蛋」形容北投空氣中瀰漫的硫磺味。
但,請別誤會,這可不是貶抑,而是提示。如同Andrew所說,當你嗅聞到這股氣味時,歡迎你來到法國《米其林綠色指南》(Michelin Green Guide)評選為「值得專程造訪」的三星景點──北投。
雖然台灣各地皆有溫泉,但悠哉悠哉地從台北車站搭上捷運,漫遊淡水信義線半小時的車程就能抵達的北投,得地利之便,深受國內外旅客的喜愛。
400多年前,台灣原住民平埔族群的凱達格蘭族落居在此。族人因當地終年氤氳靉靆的硫磺溫泉熱氣而心生畏懼,認為有女巫居住才有如此謎樣景象。
據日本人類學家伊能嘉矩記載,巴賽語「Pataauw」為「女巫」的意思,清領時期就以台語音譯為「北投」做為當地地名。
數百年後,女巫傳說早已散佚,北投公園旁、中山路底的地熱谷則依舊終年瀰漫著硫磺煙霧。更曾因地質鬆軟,常有民眾失足燙傷,莫名籠罩恐怖感,稱為「地獄谷」或「鬼湖」。
事實上,地熱谷是北投溫泉的源頭之一,也是大屯山火山群內水溫最高的溫泉,泉水翠綠似玉,享有「磺泉玉霧」美名,是日治時期台灣「八勝十二景」之一。現在泉水周圍已鋪上石板步道、築起欄杆,平坦好走,裊裊白煙時而瀰漫四周,景觀特別。
除了溫泉,天然硫磺是大自然給予北投的另一個餽贈。這兩樣天然產物,數百年來為北投帶來許多外籍旅客。
1632年,西班牙人就來到北投開採硫磺;數年後,荷蘭人也來了。1697年清朝秀才郁永河更跨越黑水溝(今台灣海峽)來到北投採硫,並記實寫下《裨海紀遊》。台北市圖書館北投分館有座《北投硫穴》詩碑,碑文「白氣五十余道,皆從地底騰激而出,沸珠噴濺,出地尺許……」即出自此書。
清領時期的1893年,德國洋行負責人R. N. Ohly在北投中心新村的將軍府,設立私人溫泉俱樂部,也是北投溫泉開發的濫觴。
但真正讓北投溫泉聲名大噪的,則是眾所周知、設立全台第一家溫泉旅館「天狗庵」的日本商人平田源吾。
他因為到北投尋覓溫泉療傷,發現對筋骨有療效的青磺泉後,不僅開設旅館,還寫下《北投溫泉誌》,被視為「開發北投溫泉的第一人」。
二戰結束,平田家族返日,天狗庵隨之荒廢。多年之後,日本百年溫泉老店「加賀屋」來台,在原址興建日式溫泉旅館,將日本傳統「數寄屋」建築手法、茶道、管家女將等加賀屋特色,原汁原味移植來台。
在加賀屋之後,陸續吸引了許多高檔溫泉飯店進駐北投,例如晶泉丰旅、北投麗禧、北投老爺、大地酒店,以及只有五間客房的三二行館。
建築與裝潢風格都不再拘泥日式風格,而是各自發展出日本溫泉入浴指導員、台式服務與就地取材、健康療癒主題、溫泉浴房270度山林環繞視野、神祕低調的預約制等特色,非常適合具養生需求的客層。
至於讓北投一舉躍上世界舞台的,當屬源自地熱谷含有微量「鐳」元素的青磺泉,和1905年日本學者岡本要八郎在北投溪發現,由溫泉環境生成、含少量放射性鐳元素的「北投石」,都是全球僅北投溫泉與日本秋田縣的玉川溫泉擁有且稀有珍貴的自然資源。
1913年,「北投石」正式被命名,是目前全世界礦物種類中,唯一以台灣地名命名之礦石。
同一年,和洋折衷風格雙層建築式樣的「北投溫泉公共浴場」(現「北投溫泉博物館」)完工,是當時東亞最大的溫泉公共浴場,日本裕仁太子還曾到此考察參觀公共浴場;以及始建於1921年,現為台灣僅存、規模最大的日式純木造二層建築的北投文物館,這些建設都讓北投聲名大噪。
▏北投溫泉博物館(圖片來源:臺北市政府觀光傳播局)
北投溫泉產業全盛時期,承襲了大稻埕高級大酒家如蓬萊閣、江山樓,發展出源自日治時期酒家文化的精緻酒家菜。
早年有人形容,「酒家」為較具規模的高級餐館,主打客群就是上層階級族群,舉凡接待貴賓、商談生意等都安排在此。
當時酒家的料理菜色強調做工、火候,重視雕花擺盤和排場。最重要的是食材要頂級豐盛,比如尾鉤翅、虎鯊皮、鹿筋、日本干貝等要價不菲的山珍海味,才能給足賓主面子。
酒家菜的著名菜式有:雞仔豬肚鱉、魷魚螺肉蒜、排骨酥、穿骨通心鰻等等。「雞仔豬肚鱉」把鱉肉塞進處理過的豬肚內,再把整個豬肚塞入去骨的雞腹內,做工複雜費時;「魷魚螺肉蒜」則是醒酒用的湯,使用魷魚、螺肉罐頭和蒜苗,做成鮮甜濃郁而不膩口的湯品。
每一道菜都必須顯現主人宴客的誠心誠意,但也因此價格高昂,使得這些料理大多只有上層階級可以食用。
北投的發展,緊扣最珍貴的自然生態與傳統文化:荒廢溫泉公共浴池重生的北投溫泉博物館,兼具重視歷史、重視永續與再生;對環境友善的北投圖書館,是全球最酷的10大綠建築之一。下回到台灣泡湯時,請到北投來。
北投故事說不完,值得一來再來。
Regina 翁瑞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