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看見台灣基金會編輯群
藜(又稱彩虹米或台灣紅藜)和藜麥同屬不同種,是台灣原生種作物,於2008年正式更名為台灣藜。台灣的原住民族自古以來就將紅藜視為重要的食用作物,並且因其出色的發酵特性,被廣泛用於釀製小米酒的酒麴原料,也可與糯米或芋頭共煮,成為竹筒飯或粽子。
現代研究發現,紅藜富含蛋白質、膳食纖維和植化素,具有保健和抗氧化的功效,因此被譽為「穀類紅寶石」。紅藜作為台灣原住民多年來主要栽種的作物,也順勢嶄露頭角。
農業部研究指出,台灣藜含有豐富的鈣、磷、鐵、鈉、鋅、鎂及鉀等礦物元素,其數值皆比其他常見的穀類來的高。尤其鉀、鈣與鎂的含量特別高,例如鉀為燕麥的 100 倍、香蕉的 12 倍;鈣更是米與燕麥的 50 倍與 7 倍,故可以做為植物性鈣質之一重要來源;鐵與鋅之含量各為燕麥的 17 倍與 10 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