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icon
今日文章
logo icon
search icon

醬瓜─清苦農村生活中溫暖的鹹香

分享
Facebook Share IconLine Share IconCopy Link Icon
醬瓜為台灣常見的傳統醃漬料理,簡單易做,廣見於家戶之間。醬瓜使用小黃瓜(又稱小胡瓜、小花瓜、花胡瓜、刺瓜仔)用黃豆醬油醃漬而成。

◤文.圖/看見台灣基金會編輯群

個十分尋常的醃漬料理,背後其實承載著一段厚重的常民文化:早期來台的先民由於食物來源有限、生活清苦,所以無論客家或閩南族群中皆可見到醬瓜的身影,一來利於保存,而其醬油鹹香則為有限食材帶來溫暖的滋味。

早期白米是珍貴食材,農民種植的白米,大部分外銷賺外匯,「賣油娘子水梳頭」(意指:好東西優先拿去賺養家費,自己不享受)自己則只取用少量白米煮成粥當做主食,混入澱粉地瓜增加飽足感,再配上醬瓜,為平淡又平凡的一餐,添加了幸福感。

▋台灣人皆有的味覺記憶之一

醬瓜是以小黃瓜以鹽巴、糖、醬油、稍微燙煮進行醃漬處理即成,醃漬後的小黃瓜可長期保存,且富有醬油的鹹香甘醇,並保留小黃瓜脆嫩多汁的口感,由於製作簡便快速,許多家庭皆能自行製作,也因此成為許多台灣人皆有的味覺記憶之一。

適宜搭配僅有淺淺飯香的清粥食用,當成開胃小點,或是加在其他料理中增加風味,醬瓜相關的料理則包括瓜仔肉、脆瓜蒸肉餅、瓜仔雞湯、瓜仔排骨湯等。

綜觀世界,不同文化圈中皆有醃漬小黃瓜的食用方式。台式醬瓜之作法應由先民自中國攜入;而日式脆瓜,在製作上由於亦使用醬油,故其風味和台式十分相近。西方社會傳統的醃黃瓜,則是在糖、鹽、醋之外再加入大蒜、蒔蘿、龍蒿等香料,因此風味上和東亞以醬油、甜為基調之甜鹹風格明顯不同。

探索更多
地瓜─「番薯仔」一詞象徵台灣韌性
俗語說:「番薯不怕落地爛,只求枝葉代代傳。」講的正是番薯的韌性。番薯,又稱甘藷、地瓜,台灣民眾多以地瓜稱之。它在台灣的地位遠高於一般的雜糧作物,番薯將根藤深深攀爬蔓延進台灣常民的生活、情感、文化,甚至政治意識型態之中。
鹽酥雞─美味到讓肯德基也致敬?
炸雞,是備受歡迎的平民美食,每個國家都有各自的版本。肯德基能邁向國際,靠的是背後的「富爺爺」;唐揚雞,靠日式餐飲的流行;韓式炸雞,靠韓劇;而台式炸雞「鹽酥雞」獨缺靠山,出身夜市、白手起家,完全憑口味實力。
蜜餞─「鹹酸甜」道盡風味
蜜餞為將水果等農作物以糖或蜂蜜醃漬所成之加工食品,在台灣,蜜餞又稱「鹹酸甜」,此三字即道盡蜜餞的風味:既帶有醃料所賦予之鹹,卻又保有水果本身的酸甜,一口咬下去,豐富的滋味隨即充滿口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