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icon
今日文章
logo icon
search icon

高麗菜─天菜隊長名為「初秋」

分享
Facebook Share IconLine Share IconCopy Link Icon
高麗菜是台灣的「國民蔬菜」,產量最大的葉菜類作物,每年的產量超過40萬噸,產值超過80億。正式名稱為「甘藍菜」。

◤文.圖/看見台灣基金會編輯群

項國民蔬菜名字的來由,跟韓國(古名高麗)一點關係也沒有,而是淵源於歐洲,古希臘、羅馬人都愛吃;無論是拉丁文「caulis」、荷蘭文「kool」、或西班牙文「col」,閩南語發音都近似「高麗」。

這看似平凡的高麗菜,其實參與過人類大歷史。寫過多本蔬果專書的作者張蕙芬為文時表示,大航海時代的船員常因缺乏維生素C得壞血病,直到攜帶醃漬高麗菜同行才解決這問題。

▋高麗菜直至日本品種引進才流行

最早,高麗菜是17世紀荷蘭人帶來台灣的;一直要到日治時期引進日本品種包括「初秋」、「夏峰」,這種植化素含量豐富的十字花科作物,才開始普及;現今市場上最盛行的品種是「初秋」。

高麗菜主要產地是彰化、雲林、台中,占一半以上。高山上種植的高麗菜,由於日夜溫差大,養分容易蓄積,有特別的甜味,成特別的品牌高麗菜。

高麗菜富含植化素如蘿蔔硫素等多種營養,民俗療法中,還會用它來減緩膝蓋發炎疼痛。

歐洲溫帶氣候適合高麗菜種植,台灣主要產季在秋冬,但經過育種、或往高山上種植後,一年四季都吃得到。農糧署的宣導中,很俏皮地幫各個品種定位:初秋是「天菜隊長」,適合各式料理;雪翠是「天菜女神」,適合生食、快炒;228品種是「天菜餃餃者」,適合做餡料及醃製。

探索更多
地瓜─「番薯仔」一詞象徵台灣韌性
俗語說:「番薯不怕落地爛,只求枝葉代代傳。」講的正是番薯的韌性。番薯,又稱甘藷、地瓜,台灣民眾多以地瓜稱之。它在台灣的地位遠高於一般的雜糧作物,番薯將根藤深深攀爬蔓延進台灣常民的生活、情感、文化,甚至政治意識型態之中。
果乾─台三線客家莊是主力產區
果乾為以日曬、烘乾等方法去除水份之水果。台灣素有「水果王國」之美名,以地利與氣候之便,出產之水果種類繁多,風味亦佳,若遇豐年,果品收穫量豐碩、無法盡售,出於惜物愛物之精神,將水果烘乾後,不僅能延長水果的食用期限,果乾更因加熱造成糖份濃縮,風味更顯鮮甜可口。
台灣的茶─從平地到高山,品種豐富
台灣茶因地理環境與製茶技術的多樣性,孕育出獨特風味。從清朝外銷歐美,到日治時期科學化發展,再到今日精緻茶文化,台灣茶正邁向世界頂級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