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看見台灣基金會編輯群
梨,原產於熱帶南美洲,於清朝康熙末年自中國傳入台灣,至今已有300多年。鳳梨和閩南語發音「旺來」音同,有祈求平安、生意興隆之意。
台灣擁有全世界最多品種的鳳梨,多來自南投、台南、高雄以及屏東等地,品種有釋迦鳳梨、蘋果鳳梨、芒果鳳梨、牛奶鳳梨與金鑽鳳梨等,其中又以金鑽鳳梨為主力。
台灣栽種之鳳梨可分為三大類:一是最初引進的本地種,二是自國外改良後引進的外國種,以及透過雜交育成的改良種,經農業機構研究培育之優良品種,以台農統一編號命名(如金鑽鳳梨即為台農17號)。
台灣鳳梨口感細嫩多汁、酸甜有韻,靠著優勢品種與栽培技術,使鳳梨成為外銷排行榜前段班的水果。
2021年,農委會打開台灣鳳梨外銷日本、香港的通路,日本甚至掀起「台灣鳳梨熱」,當時的首相安倍晉三特地在社群媒體上登出自己和台灣鳳梨的照片。
也是同一年,台灣鳳梨首度外銷加拿大,由於一個貨櫃只能容納672箱的鳳梨,儘管一顆要價20元加幣(約台幣460元),但在多倫多超市一上架就被搶購一空。
2008年,微熱山丘以台灣土鳳梨創造鳳梨酥新熱潮;2011年,《光華雜誌》以「創匯小金磚」形容鳳梨酥,當時的鳳梨酥已連續多年蟬聯最佳伴手禮第一名。
一顆鳳梨以百變姿態,將台灣最在地的好滋味,傳播到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