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icon
今日文章
logo icon
search icon

粄條─客家經典米食代表 ,Q滑順口

分享
Facebook Share IconLine Share IconCopy Link Icon
「去到新埔、美濃這兜客家莊,無食兩碗仔粄條哪做得?」(客家話,意指,去到新埔、美濃這些客家莊,沒有吃上幾碗粄條怎麼行)證明粄條真的是台灣客家經典米食點心代表。

◤文.圖/看見台灣基金會編輯群

家人把米磨成漿製成的米食通稱「粄」,粄條是先將在來米磨成米漿後,倒於鍋中或盤底鋪平,接著放在蒸籠裡蒸熟的「粄」切成條狀,再加以烹煮。客家人也稱長條狀的東西為「板」,因此「粄條」也可寫成「板條」。

台灣的客家聚落以北台灣的新竹與南部高雄美濃為主。粄條一詞多用於新竹客家聚落,南部則因為客家人叫毛巾為「面帕」,粄條做出來最原始的形狀猶如方型毛巾,因此高雄美濃、六堆等客家庄便有了「面帕粄」這個粄條的獨特稱呼。

南北客家人飲食習慣稍有差異,粄條也有了「北新埔、南美濃」的不同風味。

▋北新埔、南美濃 南北客家粄條各有風味 

早在19世紀初期,蔗糖、茶葉和樟腦三大經濟作物集散地的新埔,商業極盛,商人肚子餓時最喜歡吃一碗湯粄條,直到現在新埔粄條人氣依舊,週末假日新埔鎮上三步一間的粄條小吃店永遠擠滿人。

新埔粄條的特色是每個店家都有自製獨門配方的油蔥酥,加上醬油、糖醃製過後再炒的豬肉絲與高湯,就是一碗美味的湯粄條。此外還有炒粄條。

高雄美濃鎮上的粄條店也是同樣盛況,尤其是美興街,聚集超過30家的粄條店,又被稱為「粄條街」。至今,美濃人仍習慣吃粄條當早餐,所以大部分的店家一早就開門。

美濃粄條的特色為粄條比較薄、口感粗細不一,配料必定加入美濃特產的小韭菜,以及汆燙過之瘦肉片,熟門熟路的老饕還會淋上一些台南的古早味「白兔牌」烏醋。下次造訪美濃,不妨一試。

探索更多
鹽酥雞─美味到讓肯德基也致敬?
炸雞,是備受歡迎的平民美食,每個國家都有各自的版本。肯德基能邁向國際,靠的是背後的「富爺爺」;唐揚雞,靠日式餐飲的流行;韓式炸雞,靠韓劇;而台式炸雞「鹽酥雞」獨缺靠山,出身夜市、白手起家,完全憑口味實力。
醬瓜─清苦農村生活中溫暖的鹹香
醬瓜為台灣常見的傳統醃漬料理,簡單易做,廣見於家戶之間。醬瓜使用小黃瓜(又稱小胡瓜、小花瓜、花胡瓜、刺瓜仔)用黃豆醬油醃漬而成。
果乾─台三線客家莊是主力產區
果乾為以日曬、烘乾等方法去除水份之水果。台灣素有「水果王國」之美名,以地利與氣候之便,出產之水果種類繁多,風味亦佳,若遇豐年,果品收穫量豐碩、無法盡售,出於惜物愛物之精神,將水果烘乾後,不僅能延長水果的食用期限,果乾更因加熱造成糖份濃縮,風味更顯鮮甜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