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台灣最北端的離島馬祖,有一種獨特的湯品,無需倚賴繁複的中藥材,卻同樣能達到驅寒暖身的功效,那便是源自閩東文化的「紅糟魚湯」。 馬祖多數居民的祖籍為福建的連江與長樂,同屬閩東文化圈。由於地處海島,居民們以捕魚為生,海鮮自然成了餐桌上的主角。因海島資源有限,福州菜的精緻風格難以在馬祖完整復刻。然而,福州人釀酒的傳統與運用酒糟入菜的智慧,卻在此地被完整保留並發揚光大。 

「紅糟」是釀造馬祖老酒時產生的珍貴副產物。每年12月到隔年清明節前,馬祖人用糯米與紅麴發酵,先釀出醇厚的老酒,也得到了 有獨特香氣和色澤的紅糟。它不僅是調味料,在過往物資匱乏的年代,更是保存食物、增添風味的生活智慧結晶。 

獨有傳統美味,養身又暖心 

紅糟魚湯正是此一智慧的完美體現。在馬祖海風凜冽的寒冬,這碗湯以其溫潤滋養的特性,成為當地居民驅寒暖胃的首選。其藥膳風味並非來自多種中藥材的堆疊,而是純然源自紅糟這項發酵產物。 紅糟含多種胺基酸、微量元素(如鉀、鈣、鐵)及紅麴菌素K、γ-胺基丁酸、有機酸,被視為天然養生聖品。製作紅糟魚湯,經驗豐富的馬祖人總在湯品烹煮末段才加入糟泥,使湯汁更溫潤,並融入醇厚酒香。 

湯裡使用的魚種也很講究,冬季盛產的海鰻、油脂豐厚的黃魟,都是滋味醇厚的上選。儘管傳統釀酒技藝面臨傳承危機,馬祖人仍盡力讓這份傳統持續傳承與創新,從紅糟肉、紅糟炒飯到紅糟披薩、紅糟冰淇淋,透過多元的產品和體驗,不僅守住了閩東的釀酒智慧,更讓這抹豔紅在海島風中持續飄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