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看見台灣基金會編輯群
茄原產於中南美洲,在地理大發現後傳入歐洲,17世紀隨荷蘭人來到台灣。台灣番茄栽培歷史數百年來,主要以作為蔬菜烹飪使用的大果番茄為主,如:全紅番茄、黑柿番茄。
後來農民持續研發新品種,1990年代推出外型長圓、顏色亮紅、甜度平均7到8度、果重15公克左右的「聖女」小果番茄,顛覆民眾對番茄的刻板印象,接著各品種的小果番茄如雨後春筍,成為充滿誘惑的水果選擇,至此,番茄終於華麗轉身。
大果番茄切片成「番茄切盤」,醬油膏、薑末、砂糖、甘草粉混合而成沾醬,流行於台南、高雄、屏東一帶,是南台灣最經典的古早味特色小吃之一。
而聖女、玉女等果色多樣的小果番茄家族,一口一顆,皮薄心紅,酸中帶甜,不僅台灣民眾喜歡,更從2014年開始行銷全球市場,包括亞洲的香港、新加坡、日本等國,都很受歡迎。2019年,嘉義的玉女小番茄進軍美國,在德州超市上架,註明「台灣鮮採小番茄」,用小番茄的農業實力讓全世界看見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