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 / 看見台灣基金會編輯群
台南市東山區以盛產龍眼聞名全台,全區龍眼種植面積約達1,300公頃,其中三分之二為山坡地。當地的青灰岩土壤排水性佳,結合亞熱帶氣候的顯著日夜溫差與適中濕度,共同孕育出果肉厚實、風味香甜的龍眼。當地更發展出獨樹一格的柴燒工藝,以龍眼木慢火烘焙出的「柴燒龍眼乾」,不僅是保存智慧的展現,更是在地人餐桌上的重要食材。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料理便是「柴燒龍眼乾雞湯」,在寒冷季節裡更是養生與暖身的象徵。
東山龍眼乾被譽為「東方巧克力」
清代先民為了將新鮮龍眼遠程運送至當時的重要商港──月津港(今台南鹽水),因而發明了柴燒煙燻的保存技法。這項技術代代傳承,至今已有百年以上歷史。其烘焙工序極為講究,堅持「以龍眼木烘龍眼」,需耗時六天五夜不眠不休地看顧爐火。 如此才能烘出帶有獨特濃郁香氣和甘醇口感、果肉香Q如巧克力般濃郁的龍眼乾,也讓它贏得「東方巧克力」美譽,成為地方驕傲。
柴燒龍眼乾雞湯的精髓,在於龍眼乾的溫潤甜香與雞肉的醇厚鮮美相互交融,通常還會加入紅棗、枸杞、蓮子等藥膳食材。這道湯品匯聚了龍眼乾補血安神、雞肉益氣健體與各類藥材的調和之效,是冬季極具代表性的養生暖身佳餚。在地人慣於冬季、節慶或坐月子時燉煮此湯,它不僅是食補,更蘊含著團圓與調養的深意。這道湯品早已超越單純的料理層次,它是在地生活智慧的結晶,展現了前人對「食補」的理解與實踐。
近年來,東山農民與餐飲業者攜手推廣龍眼乾文化,結合農場體驗、料理推廣與伴手禮開發,吸引遊客認識柴燒技藝。隨著青年返鄉投入,為傳統工藝注入了新活力,使得柴燒龍眼乾雞湯不僅是美味佳餚,更成為文化保存與地方永續發展的鮮明例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