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看見台灣基金會編輯群
南詩人蔡碧吟在《夏日村居雜感》中寫著:「西瓜涼沁齒牙餘,爭說嘗漿蜜不如。」一行詩句,優美地描摹台灣民眾在熱夏中手捧西瓜、咬下當刻感受到的甜蜜、清涼,暑意全消的心情。
台灣西瓜在清朝康熙時期就十分火紅。周鍾瑄《諸羅縣志》有一段敘述,大意是說:當時被派駐在台灣的官員,認為西瓜翠綠色的外皮、深紅色的果肉,大紅配大綠喜氣洋洋,便在康熙生日時將台灣西瓜送到紫禁城當作壽禮。所以西瓜又被稱為「萬壽果」。
清涼的西瓜是非常受歡迎的台灣夏季水果,主要產區分布於西部沿海區域以及東部花蓮等地區。台灣西瓜可分為二大類:紅肉及黃肉兩種。1971年左右,以培育西瓜種子起家的農友種苗,培育出全球第一顆無籽西瓜,當時一顆顆鮮紅色的無籽西瓜成為外銷寵兒,猶如瓜果界「台灣之光」。
2024年底,農友種苗再度推出新品種「黑皮西瓜」,以黑色外皮取諧音「Happy(快樂)瓜」,其中明星品種「馬卡龍」以圓潤飽滿的墨綠色外觀與細緻的紅色果肉,被包裝成「猶如法式甜點馬卡龍般誘人」,每顆重量約1~2公斤,售價高達250~300元台幣,吸引市場目光。
西瓜92%是水份,為含水比例最高的水果,除鮮食外,也可榨成果汁食用;而果皮瓜囊白肉處更能製成好菜「西瓜綿」。此外,西瓜還能做成藥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