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icon
今日文章
logo icon
search icon

蜜餞─「鹹酸甜」道盡風味

分享
Facebook Share IconLine Share IconCopy Link Icon
蜜餞為將水果等農作物以糖或蜂蜜醃漬所成之加工食品,在台灣,蜜餞又稱「鹹酸甜」,此三字即道盡蜜餞的風味:既帶有醃料所賦予之鹹,卻又保有水果本身的酸甜,一口咬下去,豐富的滋味隨即充滿口腔。

◤文.圖/看見台灣基金會編輯群

餞是台灣人所熟悉、陪伴諸多族群成長的零食。早年於冷藏設備尚未問世之前,先民多將水果等以醃料醃漬處理後製成蜜餞,以延長保存期限,讓水果鮮食有了不同的風味展現。

▋最早的蜜餞工廠在台南 

蜜餞發展的歷史悠久,早於中國古代,《禮記.內則》 即有將水果浸漬於蜂蜜之中延長保存的記載,後亦使用石蜜(冰糖)製作,蜜餞之名即由此而來。 

在台灣,據飲食作家韓良憶所述,最早的蜜餞工廠出現於100多年前清領時期古都台南,而有台南安平第一街之稱的延平街,不僅是台灣最早形成的商業街,第一家蜜餞行亦出現於此。

戰後,台灣所產製的蜜餞曾以彰化、員林為主要產區,大量製作以供應外銷。如今,台灣蜜餞產業已較過往衰退,以彰化百果山、台南安平和宜蘭礁溪為主要產地。 

而隨時代變遷,蜜餞亦褪去其保存食物之主要功能,多作為小吃或零食出現於台灣人的生活之中,或作為甜點的搭配,但一口鹹酸甜的好滋味,無論是夏天的李仔鹹冰,或是夜市中的蜜餞小番茄,蜜餞成為足以代表台灣風味的食品之一。 

探索更多
蔥─1米高的蔥,展現台灣農民實力
青蔥不僅是料理的最佳配角,更是台灣農業實力的象徵。嘉義農民成功培育超越日本的大蔥,宜蘭三星蔥則以細緻口感與獨特風味聞名。
小籠湯包─源自江南勝江南
麵食原流行於中國北方,然而往南方發展後,樣子便秀氣起來。江南吃食首重細巧,包子饅頭一旦過了長江,身形頓時顯得玲瓏。
麻糬─中國?日本?客家?身世成謎
麻糬是由糯米製成的小甜食,流行於台灣、日本、韓國、大陸華南地區,名稱各異。台灣常見的麻糬,具體反映多元文化對台灣飲食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