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icon
今日文章
logo icon
search icon

餐桌上的民族植物學─原生台灣味、山林裡的古老香料

分享
Facebook Share IconLine Share IconCopy Link Icon
近年來一直在討論什麼是真正的「台灣味」,我們走下餐桌、走入產地在山林聞見屬於台灣的「香」,這些原生植物不只是大自然的恩賜,更是展現台灣飲食文化的風味繪卷。(圖片來源:豐年社)

◤文/特約作家一Melody

台灣鄉間,原生香草如白花紫蘇、扭鞘香茅等植物散發著濃郁的香氣,部落中也常見如全株皆可食用的翠綠珠蔥(山地蔥)、比蕗蕎更具有嗆辣感的火蔥(小洋蔥)。這些香料走出山林,透過主廚之手登上世界的舞台,成為代表台灣的獨特風味。

台灣原生食用植物分布在不同山林,寫下原始部落的足跡故事。台灣活動分布最廣的泰雅族,包括新北市、桃園市、新竹縣、苗栗縣、台中市、南投縣、宜蘭縣等七縣市山區,常有山胡椒的聚叢。

"
"

山胡椒在泰雅族語發音為Makao」(馬告意指充滿生機生生不息被暱稱為山林裡的黑珍珠」。在早期部落會以馬告替代鹽來增加食物的風味是沒有冰箱的年代最天然的防腐劑傳承至今常取來做為滷肉醃製肉類及飛魚卵時的香料

山胡椒幾乎可說是泰雅族的名產,而分布在海拔500至1500公尺中央山脈兩側的布農族部落,則是最容易接觸山肉桂且用來入菜的族群。

山肉桂籽帶有檸檬的香氣,可製成美味的醬汁,居住在海岸山脈的阿美族,常用山肉桂葉做為佐搭檳榔的香料。

植物與當地文化緊密結合,不同族群的利用方式,讓每種植物都孕育出獨特的飲食特色。

▏山胡椒在泰雅族語發音為「Makao馬告」意指充滿生機、生生不息,被暱稱為「山林裡的黑珍珠」(圖片來源:iStock)。

▋原香入菜,從土地而生的飲食智慧

全株有刺又有香蔥味的「刺蔥」又名「紅刺蔥」,古人用它的嫩葉汁治感冒和瘧疾。而今,這種藥用植物在台灣原民文化是重要的香料,泰雅族人稱「Tana」、排灣族人稱「Kyana’kk」,應用如平地的香菜,與魚、雞一同煮湯、也可炒蛋,取代常見的胡椒,香氣更盛。

在布農族與百步蛇(布農族語稱為Kaviiad,意為「好朋友」)的神話故事中,蘭社群(Isbabanal)差點被百步蛇滅絕。

故事裡,兩名倖存的族人中有一人就是躲藏在刺蔥樹上,依靠莖幹上的尖刺使百步蛇望樹興嘆,從而保住了性命。

▋東西交會,台灣原生的創意味

台灣原生植物與香料不只在部落持續發光,獨特的風味也飄向烘焙廚房。台灣冠軍麵包師吳寶春也以台灣小米、高粱,以及原住民部落常見的刺蔥、香檬、土肉桂和山芹菜,做出富有在地風味的麵包。

台灣原生小米品種雖達上百種,目前市場上的小米卻多仰賴進口。原住民從古老時期就開始種植小米,是主要的食糧,賽德克族人的祖先家裡的穀倉愈飽滿,代表愈有財富。但新時代因需求降低,小米文化逐漸喪失,近年成為台灣積極育種的焦點作物,小米竹筒飯在許多假日市集經常可見。

野生採集的小米能替麵包增添特質,做成酵母並混和麵粉能做出更強的糯性,烤出的麵包極富彈性。而將刺蔥融入歐式麵包可比新鮮胡椒香氣,非常搭配德國香腸或西班牙臘腸的煙燻鹹香。

▏融合在地風味的手作麵包,近年來大受全球好評(圖片來源:iStock)。

做為香料,能為料理帶來梅香酸味的鹽膚木雖是台灣新興本土香料,其實在地中海已有上千年歷史。

台灣部落會以中低海拔2000公尺以下、山麓叢林內原生的「羅氏鹽膚木」取代鹽巴做醃肉使用,類似土耳其烤肉 kebabs的中東鹽膚木用法。

身為台灣特有種的「台灣油芒」也以超級食物話題,走上Fine Dining(精緻餐飲,一種高級餐飲體驗,通常包括精緻的料理、卓越的服務和特殊的用餐環境)餐桌。

這種擁有豐富營養成分和油脂的穀粒,原本在島嶼佚散,沒沒無聞,是台灣南部南島史前居民開始種植,逐漸馴化為現代的台灣油芒,生命力比其他作物還強韌,是旱災時的救命穀物。

後來稻米文化興盛,日漸被取代,逐漸消失在部落間,透過中央研究院植物所邢禹依博士與徐子富老師多年考究,才重新被發現。

這些獨特的原生香料和香草植物,是代表台灣的美食使者,不僅豐富了台灣的生物多樣性,也提供了國內主廚無限的料理靈感,激發更多生態探索和風味創新的可能。

▏中低海拔2,000公尺以下山麓叢林內原生的「羅氏鹽膚木」是鹽巴的替代物,常見於醃肉料理中(圖片來源:杉林溪自然教育中心)。

探索更多
鹽酥雞─美味到讓肯德基也致敬?
炸雞,是備受歡迎的平民美食,每個國家都有各自的版本。肯德基能邁向國際,靠的是背後的「富爺爺」;唐揚雞,靠日式餐飲的流行;韓式炸雞,靠韓劇;而台式炸雞「鹽酥雞」獨缺靠山,出身夜市、白手起家,完全憑口味實力。
小米情懷─原住民端午節拿出來的不是粽子
在台灣的許多原住民部落中,小米無疑是部落文化核心,也是在尋求原鄉文化復興過程中,首先考慮復育的作物(圖片來源:iStock)
醬瓜─清苦農村生活中溫暖的鹹香
醬瓜為台灣常見的傳統醃漬料理,簡單易做,廣見於家戶之間。醬瓜使用小黃瓜(又稱小胡瓜、小花瓜、花胡瓜、刺瓜仔)用黃豆醬油醃漬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