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icon
今日文章
logo icon
search icon

紅豆─紅豆生南國,多元甜蜜食

分享
Facebook Share IconLine Share IconCopy Link Icon
冬天來碗熱呼呼的紅豆湯圓、盛夏則端一份甜滋滋的蜜紅豆煉奶剉冰,是現在台灣的常民生活。但其實100多年前,台灣沒有紅豆、台灣人也不吃紅豆。

◤文.圖/看見台灣基金會編輯群

豆最早起源於喜馬拉雅山一帶,在中國則有2000年的栽種歷史,後來足跡遍及全世界。鄰近台灣的日本,《古事記》、《日本書紀》等古書中都曾提及紅豆,可見紅豆在日本悠久歷史,而且是一種和「糖」一樣的高貴食材。

紅豆和糖一樣,在日治時期被引進台灣種植。因為台灣南部秋冬依舊日照充足,並且擁有充沛水源和肥沃土壤,適合紅豆生長所需,因而成為台灣紅豆的主要產地,最重要的產地有屏東萬丹、高雄大寮。 

紅豆從喜馬拉雅山到日本,再到台灣落地生根,1960年代進一步改良品種,培育出10個國產紅豆品種,其中,「高雄8號(紅蜜)」雖然顆粒較小但香氣濃郁;「高雄9號(紅寶)」則因粒大飽滿,成為最盛行的品種。 

▋國產育種成功 紅豆成為台灣常民飲食文化一部分 

紅豆終於成為市井小民消費得起的穀物,日本紅豆飲食文化也進入台灣常民生活中。 

國產紅豆熬煮後質感鬆軟、飽含香氣,特別適合作為各式糕點的餡料,台灣經典的糯米製食品「紅龜粿」的內餡從以往的綠豆、花生變成紅豆餡;紅豆也成為台灣小吃中的重要主角之一,紅豆餅(或稱車輪餅)、紅豆湯、紅豆湯圓、豆沙餅、紅豆冰淇淋、紅豆煉奶剉冰……等,都受到全球旅客青睞。 

探索更多
龍眼─柴燒龍眼乾,助吳寶春在世界烘焙賽奪金
台灣物資不豐的年代,盛夏之際到龍眼樹下奮力一跳,摘下一束龍眼,撥開褐色的外皮,瞬間出現晶瑩剔透的白色果肉,隱約還可以看到中間黑色的果核,看起來像極了眼珠子,滋味甜滋滋,這就是早年台灣孩子最重要的童年回憶。
米苔目─我應該叫米篩目,昔日的小確幸
「米苔目」是台灣經典的庶民小吃,在台灣米食文化占有重要地位,時至今日,在台灣大街小巷仍然時常可見。
夜市─百年傳承的街頭饗宴
夜市是台灣文化亮點之一,匯集各式在地飲食,種類多元且豐富,特色小吃、冰品、水果、鹹甜點心等,不僅滿足在地人的胃,更是外國旅客的必訪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