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icon
今日文章
logo icon
search icon

芋頭─我正式名字叫「芋艿」

分享
Facebook Share IconLine Share IconCopy Link Icon
芋頭,正式的名稱應為「芋」或「芋艿」,然台灣社會少以此稱呼,一般多以芋頭稱之。芋頭的球狀地下莖可食用、亦可入藥,芋頭含豐富澱粉,適合各種烹調,也是人類最早馴化的農作物之一,關於芋頭最早的栽種紀錄,可追溯至西元前5000年的印度。

◤文.圖/看見台灣基金會編輯群

頭主要分布於濕暖的熱帶、亞熱帶地區,在東亞、南亞、東南亞、埃及、希臘、西非、加勒比海,以至於太平洋諸島都是相當普遍的食材。


▋原住民的芋頭文化歷史久遠 

芋頭為天南星科芋屬植物,在台灣,原住民素來便有耕種芋頭的文化,種植芋頭歷史源流已不可考,最早的文字記載則見於1603年明朝人陳第所著之《東番記》。

台灣的原住民族所種植的芋頭品種眾多,可粗分為種植於山坡地之山芋(或稱旱芋)以及種植於平地水田中的水芋,各部族皆有其區域品系。 

例如排灣族藝術家撒古流.巴瓦瓦隆所撰之《山芋頭:部落教室2》一書即記載,僅排灣族一族所保留芋頭品種便有15種之多;蘭嶼達悟族則種植水芋,其所種芋頭品種更達21種。 

目前在台灣平地,芋頭主要栽種的品種為檳榔心芋,產量頗豐;台中大甲是芋頭最著名的產區,清明之後就由屏東高樹芋頭接力。 

台灣人食用芋頭的方式有鹹有甜,作為主食或入菜皆可,可作為甜品,亦時常以火鍋料的方式出現於餐桌上。無論是芋頭排骨湯、芋頭粥、芋頭米粉湯等鹹食吃法,或是芋頭西米露、芋頭蛋糕、芋仔冰則為甜食吃法,各自精彩創新。 

探索更多
早市/傳統市場─城市裡最真切的律動
「市場那些匆忙的嘈雜聲,是城市最真切的律動,充滿生活的激情和活力,」作家焦桐在他的書裡,如此詠嘆他熱愛的傳統市場及市場裡的美食小攤。
筒仔米糕─迷你版油飯
筒仔米糕為台灣常見鹹點,和油飯同為糯米所製、宛若雙生,混淆時有所聞。有云油飯為煮熟後以醬油和配料拌勻;米糕則炊蒸後再擱上肉燥等配料。
牛肉麵─店家密度,可能世界第一
台灣超商的密度,全球第二,次於南韓;雖然缺乏正式統計,但台灣提供牛肉麵店家的密度,應該可以拿下全球第一的寶座。牛肉麵是數一數二的常民美食,大飯店、餐廳、專賣店家、路邊攤販加上超商,綿密的供應網絡正是為了滿足市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