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icon
今日文章
logo icon
search icon

洋蔥─不靠顏值,台灣洋蔥憑口味實力外銷

分享
Facebook Share IconLine Share IconCopy Link Icon
從日治時期的引進、種植失敗,到如今在屏東成功種植,並成為當地的重要農產,台灣洋蔥已逐漸走向國際市場,成為外銷的潛力商品。

◤文.圖/看見台灣基金會編輯群

治時期,洋蔥由日本人引進台灣,於台灣各地測試,但成效不佳。日治時期結束,農業試驗所持續引進各式品種再度試種,在台灣南部種植成功!

如今,屏東縣車城鄉是台灣洋蔥最大產地,每年3月是屏東洋蔥的盛產季節,從高雄往墾丁的屏鵝公路上兩旁一大袋、一大袋橘色網袋裡裝著滿滿金黃色的洋蔥攤販,是台灣人對於「春天到墾丁玩」鮮明的回憶。

屏東流行的諺語:「恆春有三寶:瓊麻、洋蔥、港口茶;恆春有三怪:落山風、吃檳榔、恆春民謠。」恆春氣候的「怪」,卻恰恰為洋蔥這個「寶」,提供了優異的生長條件。

▋鮮嫩、味甜,成美食家首選

洋蔥炒蛋、洋蔥湯、洋蔥炒飯、洋蔥炒牛肉……,許多台式料理都少不了洋蔥,可惜國產洋蔥不足,需靠美國、日本進口洋蔥來補足。

日本北海道洋蔥品質好、賣相佳,雖然價格較高,但外型好看、完整、大顆,有一定的客群。台灣洋蔥雖然沒有一等一的顏值,但皮薄、質地細緻、多汁、味甜。

許多美食家都知道:「如果有國產洋蔥,一定是首選,比進口的好吃很多。」

2024年,在農業部農糧署輔導下,屏東洋蔥終於成功外銷日本沖繩、韓國、馬來西亞等地,有朝一日將讓洋蔥成為賺取外匯的生力軍。

探索更多
地瓜─「番薯仔」一詞象徵台灣韌性
俗語說:「番薯不怕落地爛,只求枝葉代代傳。」講的正是番薯的韌性。番薯,又稱甘藷、地瓜,台灣民眾多以地瓜稱之。它在台灣的地位遠高於一般的雜糧作物,番薯將根藤深深攀爬蔓延進台灣常民的生活、情感、文化,甚至政治意識型態之中。
黑鮪魚故鄉在屏東─行家看魚形、魚腹、魚鱗
台灣四面環海,一年四季都有多樣的海鮮分布,滋養著人們,處處精采。其中,屏東東港鎮位於高屏溪出口東南方,隔海與小琉球風景區相望,是台灣南端恆春半島最熱鬧與忙碌的漁港。(圖片來源:高靜玉)
果乾─台三線客家莊是主力產區
果乾為以日曬、烘乾等方法去除水份之水果。台灣素有「水果王國」之美名,以地利與氣候之便,出產之水果種類繁多,風味亦佳,若遇豐年,果品收穫量豐碩、無法盡售,出於惜物愛物之精神,將水果烘乾後,不僅能延長水果的食用期限,果乾更因加熱造成糖份濃縮,風味更顯鮮甜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