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icon
今日文章
logo icon
search icon

咖啡─阿里山豆,1公斤破3萬元

分享
Facebook Share IconLine Share IconCopy Link Icon
自星巴克從1998年登台起,有「西方世界品味fu的」咖啡,在台灣從消費、種植、咖啡競賽都引發了熱潮。根據農業部統計,近年台灣每年進口的咖啡生豆約超過5萬公噸,換算下來台灣每人平均一年喝下184杯咖啡。

◤文.圖/看見台灣基金會編輯群

日治時期的1912年,首家官方支持的咖啡店「獅子珈琲店」開張,提供咖啡、茶、酒及料理。民間也陸續開出類似的店家。

2022年根據International Trade Center統計,近10年來咖啡豆進口值成長率,世界平均為-0.04%,台灣達7.4%,在主要國家中排名第三,僅次於中國及土耳其。

然而,台灣自產的咖啡豆卻只占總消費的低個位數,以嘉義阿里山、雲林古坑、台南東山及屏東霧台等地為主要產地。量少質精,亞熱帶風土孕育出特殊的島嶼風味,阿里山是冠軍豆的搖籃,歷年拍賣價,創下1公斤破3萬的驚人紀錄。

▋台灣在各種全球咖啡競賽屢獲佳績

快速成長的咖啡消費人口,更吸引了大量的人才投入。近10年來,從烘豆、杯測到沖煮,台灣都曾在重要的全球咖啡競賽中,打敗所有歐美強國,拿下冠軍;其中,吳則霖拿下2016年世界咖啡師大賽(WBC)冠軍,更是最高榮譽。

台灣的咖啡產業近年轉向精品型發展,咖啡農以莊園型態的咖啡種植,加上「Bean to Cup」的理念及製程,讓台灣從一顆咖啡生豆到一杯香醇咖啡、種植到烘焙,展現的不只是台灣風味,更是對環境永續的美好體現。

一句「我不是在咖啡館就是在前往咖啡館的路上」廣告詞,傳神描繪出台灣常民生活的樣貌;今日,上班族每日進超商帶杯咖啡去上班成了例行公事,街頭巷弄間處處可見咖啡館。

探索更多
鵝─早期,養鵝是農家副業
台灣從17、18世紀起已有養鵝紀錄,飼養「華鵝」,主要是傳統農家副業。1974年自丹麥引進「白羅曼鵝」後,白羅曼鵝才成為飼養主流,至今占比逾97%。
台式香腸─有人潮的地方就有它
香腸為肉品保存方式之一,因肉類為珍貴蛋白質來源,冷藏設備出現之前,人們即以各種方式,試圖延長肉品保存期限。而香腸便是其中一種常見的製作方式,世界諸文明皆可見到製作香腸的文化,台灣也不例外。
麻豆文旦──古時候,是御用水果
文旦,或稱柚子、文旦柚,外型呈洋梨狀,為中秋節的應景水果,中秋拜月、饋贈親友,文旦都是最佳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