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icon
今日文章
logo icon
search icon

台灣的茶─從平地到高山,品種豐富

分享
Facebook Share IconLine Share IconCopy Link Icon
台灣茶因地理環境與製茶技術的多樣性,孕育出獨特風味。從清朝外銷歐美,到日治時期科學化發展,再到今日精緻茶文化,台灣茶正邁向世界頂級市場。

◤文.圖/看見台灣基金會編輯群

灣有多種茶款很知名,烏龍茶尤為海外對台灣茶品牌印象的代表。從北到南,因製茶技術、工藝、歷史及文化的不同,孕育出不同的茶種和風味。北台灣丘陵地區有條形包種茶、桃竹苗地區是東方美人茶(白毫烏龍)、中南部是球形烏龍、花東地區則有紅茶及紅烏龍。

古中國喝茶文化盛行,台灣不少品種源自大陸,例如,於清朝時期1860年首度抵台的英國籍蘇格蘭商人約翰.陶德,從福建引進烏龍茶樹苗到台灣種植,命名為「福爾摩沙烏龍茶」,並大量外銷至歐美。

▋「福爾摩沙烏龍茶」成國際頂級茶

1894年出版的《Tea and Tea Blending》一書,高度讚賞福爾摩沙烏龍茶,認為風味已經超越廈門與福州的烏龍茶,是當時最頂級的,被稱為「香味茶中的王子」(prince of flavouring teas)。

台灣茶的現代化之路,則從日治時期開始。自1899年加強種植與推廣,設立製茶試驗場、育種單位等科學化的研究機構。現在,烏龍茶每年各項比賽競爭激烈,冠軍茶一斤要價超過百萬,買家還是捧著錢來搶。

日本自中國學習發展出茶道文化,台灣則持續優化具台灣價值的茶藝文化。近來,茶席、茶餐成新流行,例如使用價格數十萬的高級茶,一茶搭一道料理,講究品味。台灣茶正朝向世界頂級的大道邁開大步。

探索更多
地瓜─「番薯仔」一詞象徵台灣韌性
俗語說:「番薯不怕落地爛,只求枝葉代代傳。」講的正是番薯的韌性。番薯,又稱甘藷、地瓜,台灣民眾多以地瓜稱之。它在台灣的地位遠高於一般的雜糧作物,番薯將根藤深深攀爬蔓延進台灣常民的生活、情感、文化,甚至政治意識型態之中。
威士忌─台灣橫空出世,躋身全球頂級產區
知名美劇《金融戰爭》(Billions)曾出現台灣威士忌,男主角於品飲時讚美:「誰能想到,台灣現在比蘇格蘭更會釀威士忌了!」此言不虛,台灣亞熱帶氣候與高濕度,使得威士忌熟成速度遠超蘇格蘭,短短數年即可展現深厚風味,形成獨特的「台灣風土」風格。
果乾─台三線客家莊是主力產區
果乾為以日曬、烘乾等方法去除水份之水果。台灣素有「水果王國」之美名,以地利與氣候之便,出產之水果種類繁多,風味亦佳,若遇豐年,果品收穫量豐碩、無法盡售,出於惜物愛物之精神,將水果烘乾後,不僅能延長水果的食用期限,果乾更因加熱造成糖份濃縮,風味更顯鮮甜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