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看見台灣基金會編輯群
,在台灣沒有發展成娛樂活動,單純是食材,台灣人口約2300萬,雞飼養數量卻高達4500 萬隻(2022年底),超越世界各國人、雞比;而且一年約食用超過6億隻白肉雞,比起豬肉愈來愈受到歡迎。
不過,從2019年起,進口白肉雞的供應量正式超過本土供應量,表示民眾買的雞肉,有一半的機率是進口的。
在常民文化中,雞是農村早期最常飼養的家禽之一,跟雞有關的四字成語就有數十個,例如雞飛狗跳、雞犬升天、殺雞取卵等,比起其他的家禽、家畜都多,表示雞在常民生活中的重要性。
雞肉相較其他肉類,其脂肪較少、瘦肉較多,是高質量蛋白質來源,雞是台灣重要的畜牧產業。在台灣,養雞產業可分為「蛋雞產業」與「肉雞產業」,可再進一步區分為白殼蛋雞與褐殼蛋雞;肉雞產業則可分為白肉雞與有色肉雞。蛋雞、肉雞產地有別,但主要都在南部。
白肉雞主要由國外育種公司所培育引入,羽色全白;土雞則為國內種雞場自行交配育成的雞種,因皆具非白羽因此統稱「有色雞」以別於「白肉雞」。
土雞名稱由來也是因為白肉雞為自國外所引進,故將其稱「土」雞,取其本土之意以別於「洋」雞。
目前除了進口的白肉雞之外,台灣的商用土雞養殖以紅羽土雞、黑羽土雞為最大宗。此外,市場上常見者尚有台灣第一隻由民間純品種土雞育成之「桂丁雞」;以及自中國引進後自行育種,烏皮、烏骨、烏肉的「烏骨雞」;以及桃竹地區客家特有,皮厚油花足的仿土雞「竹地雞」等,展現台灣雞的品種豐富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