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icon
今日文章
logo icon
search icon

香蕉─MIT香蕉,進駐東京奧運選手村

分享
Facebook Share IconLine Share IconCopy Link Icon
2021年7月的東京奧運,選手村食材中出現了「台灣香蕉」,這是第一次「MIT香蕉」成功進軍奧運殿堂。當時,農委會還召開了「跟世界蕉個朋友,為奧運選手加油」視訊記者會,是全台蕉農的一劑強心針。

◤文.圖/看見台灣基金會編輯群

蕉,源起東南亞與印度地區,1731年時自中國帶回台灣中部種植。

而那時,日本還沒有香蕉這水果。直到1895年日本治台,第一任台灣總督樺山資紀獻了兩箱給明治天皇;1909年日本《讀賣新聞》也刊登第五任台灣總督佐久間左馬太再度將南投集集的上等香蕉獻給天皇,當年11月《臺灣日日新報》便報導「明治天皇最愛吃香蕉」,還稱「台灣香蕉是『御食物』(帝王的食物)」。 

這種上等集集山蕉被裝在籃子中運往日本,籃子上如果有寫著「千」字,就代表著品質優良,「帝王等級」。推波助瀾之下,香蕉成了日本最愛的台灣水果。1924年,台灣香蕉外銷到日本已超過10萬公噸。 

▋香蕉轉內需也交出好成績 台灣人每人每年吃70根 

1960年代台灣香蕉一直占總出口值的8~10%,外銷量排名世界第四,為台灣勇奪「香蕉王國」的美名。 

當時,香蕉在台灣的產地主要為中、南部;中部以內銷為主,南部高雄旗山是主要產地,以外銷為主。

旗山的香蕉出口日本前得先儲存在高雄港的「香蕉棚」,這個儲存空間在2010年更名為觀光景點「香蕉碼頭」,展示昔日存放香蕉的場景與故事,是全台僅存之香蕉產業的歷史建築。 

香蕉也是台灣人最喜歡的水果之一。一項2018年的統計,台灣平均每人每年的香蕉消費量約11.2公斤,大約是70根香蕉。

運動前後吃香蕉、肚子餓了吃香蕉,對切成長長的船型食器,中間三球草莓、香草、巧克力,桅桿和船帆則以櫻桃、鮮奶油與各式水果搭配的「香蕉船」,更是全台五六七年級生共同的青春回憶。 

探索更多
麻豆文旦──古時候,是御用水果
文旦,或稱柚子、文旦柚,外型呈洋梨狀,為中秋節的應景水果,中秋拜月、饋贈親友,文旦都是最佳選擇。
草莓─食用本體是花托、假果
草莓為冬季的代表性水果,產期自每年12月至隔年4月左右,香氣濃郁、風味酸甜,除作鮮果食用,亦為甜點蛋糕的好夥伴。
檸檬─台灣特有酸度,猶如「初戀的滋味」
檸檬為柑橘類水果,日治時期1920年前後引進台灣種植,風味酸香甘美、盛產於夏季。原產於熱帶森林的檸檬,移居台灣後,最適合的種植地點是最南端的屏東,目前屏東檸檬的產量占全台超過8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