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icon
今日文章
logo icon
search icon

潤餅─有南北差異,但無爭議

分享
Facebook Share IconLine Share IconCopy Link Icon
「清明潤餅、端午肉粽、中秋月餅、尾牙刈包」不只是台灣四季的節氣代表吃食,亦保留了傳承自華人文化的歷史意義。

◤文.圖/看見台灣基金會編輯群

餅的起源可追溯至春秋戰國時期,春天時民眾以蔥蒜香菜等五辛盤,祭祀後以餅包裹五辛(大葱、小蒜、韮菜、香菜、芸苔)食之,以求開五臟的保健效果,是謂「春餅」,即為潤餅和春捲的前身,之後流行於整個東南亞。

後來,潤餅成為閩南的節慶食物之一。閩南各地,內含材料各自不同,差異大到正如美食作家陳靜宜曾提及「潤餅就像沒有文字的族譜,可以讀出一個人的身世」。

▋南偏好甜、北偏好清爽 

今日台灣常見的潤餅,其食材不僅包含五辛,還增添胡蘿蔔、豆芽、高麗菜等食材,口感更顯豐富。然而,跟粽子一樣,有南北差異,時間上,北台灣在尾牙、過年前吃;南部在清明節前吃。 

口味上,無論在夜市或街市上時常見潤餅販售,南部潤餅偏甜,除了花生粉之外還會放些白糖、油麵;北台灣偏好清爽,蛋酥與紅燒肉則不可少。各有所好,幸好沒有像粽子一樣,引發南北大戰。 

潤餅與春捲傳至東南亞後,又有了許多不同的模樣,例如炸春捲等小食,成為亞洲地區常見的美食之一。

越南的春潤以米紙而非麵粉製作,餡料放蝦仁及九層塔,沾甜酸辣醬食用,自成一格。 

探索更多
文蛤(台灣文蛤)─台灣「國民海鮮」,療癒系料理
文蛤,在台灣又稱為蛤蜊或蚶仔,分布於南亞、東亞、東北亞、東南亞等區域的海、河岸。文蛤是台灣相當尋常的食用貝類之一;料理方式多樣、烹飪便捷,簡單料理即能品嘗到文蛤的鮮甜和原汁原味。
九層塔─特殊地方種,台味十足
唇形科羅勒屬羅勒,約有160種,九層塔是羅勒的變種,屬於特殊的地方品種,香氣可說是「台味十足」,偏濃重,味道來自甲基蔞葉酚,主要功能是用防止蚊蟲叮咬,和義大利菜系常用的甜羅勒的香氣化學成分完全不同。
牛肉麵─店家密度,可能世界第一
台灣超商的密度,全球第二,次於南韓;雖然缺乏正式統計,但台灣提供牛肉麵店家的密度,應該可以拿下全球第一的寶座。牛肉麵是數一數二的常民美食,大飯店、餐廳、專賣店家、路邊攤販加上超商,綿密的供應網絡正是為了滿足市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