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icon
今日文章
logo icon
search icon

小米酒─有功勞的才可以喝

分享
Facebook Share IconLine Share IconCopy Link Icon
小米酒在台灣出現甚早,原住民釀製小米酒的歷史亦悠久。於清代康熙年間遊歷台灣的郁永河,在《裨海紀遊・土番竹枝詞》24首之17中寫到原民以唾釀酒;此外,《諸羅縣志》及《臺海使槎錄》中皆見類似紀錄。因此可以理解最早的小米酒以唾液為酒引,此與世界各地有釀酒文化的原住民相似。

◤文.圖/看見台灣基金會編輯群

米酒是台灣原住民族飲食文化的代表之一,不僅為佳釀,更是承載文化和記憶的飲品。

在原住民文化中,小米為重要糧食,小米酒更是各式祭儀中不可缺少的神聖之物,例如阿美族豐年祭前,長老會以手指沾取小米酒灑入地面三次,敬奉天地祖靈後才可飲用。

▋承載原住民的文化和記憶 

而布農族凡事需夢占,從小米自栽種至收成時皆有相對應的祭儀,有以小米酒謝天地和祖靈習俗;排灣族之小米酒釀製則為婦女之大事,釀製前婦女需淨身,於豐年祭開封時,族人間亦會品嘗,選出最佳小米酒。 

過去,小米酒的飲用在每一個部落亦可謂為大事,如阿美族,並非人人皆能飲用,只有對部落有功的人才得以享用一杯美味的小米酒。如今,隨時代進步,小米酒的釀製已有長足的進步,成為部落銷售給觀光客的重要伴手禮。 

有心的部落青年傳承父母祖輩的手藝,不僅以台灣在地的原生小米種釀製小米酒,更以科學化的釀造製程監控,並將成品帶出國比賽,廣受好評及獎項肯定。未來,台灣小米酒這樣足具代表性的原住民文化,依然會繼續代代相傳下去。 


*飲酒過量,有害(礙)健康。未滿18歲禁止飲酒。酒後不開車,安全有保障

探索更多
地瓜─「番薯仔」一詞象徵台灣韌性
俗語說:「番薯不怕落地爛,只求枝葉代代傳。」講的正是番薯的韌性。番薯,又稱甘藷、地瓜,台灣民眾多以地瓜稱之。它在台灣的地位遠高於一般的雜糧作物,番薯將根藤深深攀爬蔓延進台灣常民的生活、情感、文化,甚至政治意識型態之中。
威士忌─台灣橫空出世,躋身全球頂級產區
知名美劇《金融戰爭》(Billions)曾出現台灣威士忌,男主角於品飲時讚美:「誰能想到,台灣現在比蘇格蘭更會釀威士忌了!」此言不虛,台灣亞熱帶氣候與高濕度,使得威士忌熟成速度遠超蘇格蘭,短短數年即可展現深厚風味,形成獨特的「台灣風土」風格。
鹽酥雞─美味到讓肯德基也致敬?
炸雞,是備受歡迎的平民美食,每個國家都有各自的版本。肯德基能邁向國際,靠的是背後的「富爺爺」;唐揚雞,靠日式餐飲的流行;韓式炸雞,靠韓劇;而台式炸雞「鹽酥雞」獨缺靠山,出身夜市、白手起家,完全憑口味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