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icon
今日文章
logo icon
search icon

紅藜─超級食物台灣原生版

分享
Facebook Share IconLine Share IconCopy Link Icon
藜麥,因其全營養的特性而有「超級食物」、「未來食品」美稱。2013年,聯合國宣布為國際藜麥年,旨在表彰安地斯山區原住民的貢獻,他們以永續經營的栽培方法,以傳統方式保存藜麥。

◤文.圖/看見台灣基金會編輯群

藜(又稱彩虹米或台灣紅藜)和藜麥同屬不同種,是台灣原生種作物,於2008年正式更名為台灣藜。台灣的原住民族自古以來就將紅藜視為重要的食用作物,並且因其出色的發酵特性,被廣泛用於釀製小米酒的酒麴原料,也可與糯米或芋頭共煮,成為竹筒飯或粽子。

▋鉀含量為燕麥的100倍,鈣為米的50倍

現代研究發現,紅藜富含蛋白質、膳食纖維和植化素,具有保健和抗氧化的功效,因此被譽為「穀類紅寶石」。紅藜作為台灣原住民多年來主要栽種的作物,也順勢嶄露頭角。

農業部研究指出,台灣藜含有豐富的鈣、磷、鐵、鈉、鋅、鎂及鉀等礦物元素,其數值皆比其他常見的穀類來的高。尤其鉀、鈣與鎂的含量特別高,例如鉀為燕麥的 100 倍、香蕉的 12 倍;鈣更是米與燕麥的 50 倍與 7 倍,故可以做為植物性鈣質之一重要來源;鐵與鋅之含量各為燕麥的 17 倍與 10 倍。


探索更多
白蘿蔔─吉祥蔬菜,語意:好彩頭
蘿蔔在中國栽種歷史悠長,北魏時期(約533至544年)成書的《齊民要術》即已對蘿蔔的種植有一定的了解;台灣栽種白蘿蔔的歷史,推估應隨先民來台時引入,歷經清領及日治時期,已成為庶民餐桌上不可或缺的食物。
愛玉─台灣獨有,米其林指南也讚嘆
全球美食聖經《米其林指南》這樣形容愛玉:「這是台灣獨步全球的食材,全世界只有台灣能生產這個澎潤 Q 彈的美味。」台灣不少精緻料理廚師,採用愛玉來彰顯它「世界唯一」的台灣價值。
絲瓜─《本草綱目》:「其瓤有絡」
絲瓜又稱菜瓜,《本草綱目》就提到「其瓤有絡」,指瓜體布滿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