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icon
今日文章
logo icon
search icon

太陽餅─餅皮要超過百層,才是名餅

分享
Facebook Share IconLine Share IconCopy Link Icon
台中名產太陽餅,內餡為麥芽糖,但厲害的是餅皮,名店的做工精細,最多可達上百層,比紙還薄,摸起來有彈性,吃起來酥脆甜蜜。

◤文.圖/看見台灣基金會編輯群

原本是台中地方仕紳的點心及饋贈親友的伴手禮,不僅現在台灣多家商店都有賣,而且名氣早已遠揚海外。

1982年,太陽餅是日本餻餅博覽會的台灣代表;2005年,時任台中市長的胡志強,帶著太陽餅及鳳梨酥上飛機,出國參加世界城市論壇;2024年在德國登場的台灣形象展,太陽餅也在場。 

民間會開玩笑講:「太陽餅裡面沒有太陽,老婆餅裡面沒有老婆。」沒有太陽的太陽餅,其實前身是奶油酥餅,或稱做椪餅或麥芽糖餅。台中在地文史工作者考據,因奶油酥餅太大,漸漸改良至現在小圓餅狀,方便食用。 

▋車掌小姐在車上行銷太陽餅

太陽餅源起於台中市神岡區的望族林家,1855年開設店鋪,但一直要到近百年後的1953年,林氏宗親林紹崧成立太陽堂,正式為家族點心取了個響叮噹的名字「太陽餅」,這塊迷你麥芽糖餅才真正開始走紅。 

1950年代,駐台美軍喜吃麵食,餅類投其所好,台灣交通亦逐漸完善,車掌小姐們在車上推廣太陽餅做為伴手禮,這種可口小點,漸漸成為揚名全台的點心。 

太陽餅主要原料為中筋、低筋麵粉、豬油、奶油、糖與麥芽膏等等。業者們更研發出各種不同餡料,例如珍珠奶茶太陽餅到鳳梨酥太陽餅,並外銷國外,讓台中名產太陽餅走上國際。 

探索更多
芋頭─我正式名字叫「芋艿」
芋頭,正式的名稱應為「芋」或「芋艿」,然台灣社會少以此稱呼,一般多以芋頭稱之。芋頭的球狀地下莖可食用、亦可入藥,芋頭含豐富澱粉,適合各種烹調,也是人類最早馴化的農作物之一,關於芋頭最早的栽種紀錄,可追溯至西元前5000年的印度。
漁港/漁市─海洋文化的灘頭堡
台灣四面環海,本島沿海加離島遍設漁港,是台灣海洋文化的灘頭堡。大型的第一類漁港有9個,地區型的第二類漁港有215個,澎湖縣有67個,全台第一。
小米酒─有功勞的才可以喝
小米酒在台灣出現甚早,原住民釀製小米酒的歷史亦悠久。於清代康熙年間遊歷台灣的郁永河,在《裨海紀遊・土番竹枝詞》24首之17中寫到原民以唾釀酒;此外,《諸羅縣志》及《臺海使槎錄》中皆見類似紀錄。因此可以理解最早的小米酒以唾液為酒引,此與世界各地有釀酒文化的原住民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