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icon
今日文章
logo icon
search icon

文蛤(台灣文蛤)─台灣「國民海鮮」,療癒系料理

分享
Facebook Share IconLine Share IconCopy Link Icon
文蛤,在台灣又稱為蛤蜊或蚶仔,分布於南亞、東亞、東北亞、東南亞等區域的海、河岸。文蛤是台灣相當尋常的食用貝類之一;料理方式多樣、烹飪便捷,簡單料理即能品嘗到文蛤的鮮甜和原汁原味。

◤文.圖/看見台灣基金會編輯群

灣人如果長期到海外工作或念書,絲瓜文蛤、酒蒸文蛤、文蛤蒸蛋、薑絲文蛤湯、文蛤雞湯等,總能治癒海外遊子的鄉愁。

台菜熱炒店裡,文蛤炒麵、九層塔炒文蛤、烤鮮文蛤……,在下班後酒酣耳熱之際,能帶來鮮美海味的快樂感,屬療癒系料理。

在網路搜尋引擎鍵入「文蛤(蛤蜊)料理」,可以找到超過3000道食譜!文蛤可稱得上是「台灣的國民海鮮」。 

▋「台灣文蛤」是台灣原生種,且是世界新品種 

文蛤在台灣養殖歷史甚早,1920年代初期即已開始。1934年左右在西海岸及各河口的半鹹水區放養,直到1970年後以魚塭養殖,文蛤才逐漸普遍成為台灣重要的養殖漁業物種。 

台灣的文蛤一直被認為是日治時期引進的「麗文蛤」,直到2023年,農業部水產試驗所在國際期刊《軟體動物研究》發表論文,證實台灣的養殖文蛤不但是台灣原生種,還是世界新品種,才將之正名為「台灣文蛤」(Meretrix taiwanica)。全台包括野外棲地、養殖場、傳統市場販售的新鮮文蛤,都是「台灣文蛤」。 

根據《漁業年報》資料顯示,文蛤養殖是台灣貝類養殖的大宗,而乾淨的水質、適當的溫度與酸鹼值是養殖文蛤的重要條件之一。台灣主要文蛤養殖區以彰化、雲林、嘉義、台南等地為主。 

探索更多
米苔目─我應該叫米篩目,昔日的小確幸
「米苔目」是台灣經典的庶民小吃,在台灣米食文化占有重要地位,時至今日,在台灣大街小巷仍然時常可見。
百香果─叫我「熱情果」,真是誤會
百香果拉丁文學名「Passiflora edulis」,英文為「Passion Fruit」,濃香甜酸的味道讓不少人覺得是個熱情十足的水果,所以翻譯為「熱情果」。這真的是一場誤會。
碗粿─台南派勢力最大
碗粿為盛行於台灣、大陸華南、粵東等地的傳統米食,因製作過程需放置於碗中成型而得名。使用在來米(適宜製作加工米食的硬秈稻米)、適宜製作加工米食的硬秈稻米為主原料;若以新米製作,碗粿口感偏軟糊,故一般會使用儲放一年以上「陳化」的舊米製作,有的甚至會使用兩、三年的舊米,這樣碗粿口感較為Q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