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icon
今日文章
logo icon
search icon

牛─堅毅台灣牛vs美味進口牛

分享
Facebook Share IconLine Share IconCopy Link Icon
牛,從前與現在,於台灣人生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然而,於文化中、飲食中、歷史中,牠們對不同世代的意義完全不同。

◤文.圖/看見台灣基金會編輯群

老一輩農民來說,牛是共同打拚生活的夥伴;對現代民眾而言,「台灣牛」象徵堅毅苦幹的工作精神;對年輕人,則是休閒農場碧綠草原上可愛動物,以及打牙祭的美食。

先回到歷史,作為台灣農村水稻文化開拓的重要角色,台灣水牛實為印度種沼澤水牛,引進台灣的時間不可考,或由荷蘭人於1624年後引進,或由中國移民自中國攜入台灣。台灣黃牛在台灣出現甚早,於漢人尚未移民登島前,即有平埔族人飼養黃牛之記載。 

▋「水牛犁田,黃牛拉車」的農村印象 

到了現代,牛肉消費量,台灣超過95%靠進口,美國、澳洲為主,國產牛肉只有8000公噸,常見的牛隻品種,肉牛的部分有台灣黃牛、聖達牛、布拉曼牛,與仍處於雜交實驗的夏洛利牛為主;乳牛則是以荷蘭牛為主。 

不少台灣人至今不願意吃牛肉,因為對牛的情感如同家人。「水牛犁田,黃牛拉車」的農村傳統,深深刻在歷史記憶之中,甚至在冬至吃湯圓的時候,會用碗裝幾粒湯圓供在牛舍,以表示一年來的感謝。 

台南著名小吃牛肉湯,登上米其林必比登名單,使用道地的台灣牛,而且95%是乳牛。

只在台南吃得到,因為台南有善化及安南兩個屠宰場,每天分三個時段將現宰的溫體牛直送店家;店家以牛骨、牛腩熬煮高湯,切成細薄片的生牛肉進滾燙高湯汆燙一下,再加點薑絲,新鮮滑嫩的口感連進口和牛都沒得比。 

台南有多家餐廳供應台灣溫體牛的牛肉湯、牛肉火鍋,知名店家總是排隊人潮滿滿,因為供應量不多。最早供應時段是早晨六點,五點多就有人排隊,而且有不少是國際觀光客,也熟門熟路地加入搶牛的行列。 

探索更多
漁港/漁市─海洋文化的灘頭堡
台灣四面環海,本島沿海加離島遍設漁港,是台灣海洋文化的灘頭堡。大型的第一類漁港有9個,地區型的第二類漁港有215個,澎湖縣有67個,全台第一。
醬瓜─清苦農村生活中溫暖的鹹香
醬瓜為台灣常見的傳統醃漬料理,簡單易做,廣見於家戶之間。醬瓜使用小黃瓜(又稱小胡瓜、小花瓜、花胡瓜、刺瓜仔)用黃豆醬油醃漬而成。
小麥─第二大糧食穀物,自給率千分之三
在只見稻田、幾乎見不到小麥田的台灣,麵粉卻是台灣民眾穀物糧食的第二名,因此麵粉原料小麥超過9成必須進口。根據2023年農業部統計,國產小麥年產量只有區區4000公噸,占全年用量約千分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