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東門市場曾是風城最繁華的「百貨商場」,不僅擁有全市第一座手扶梯,更聚集了五百多個攤位,終日人聲鼎沸。隨著時代變遷與大型量販店興起,市場逐漸沒落,一扇扇鐵門隨之拉下,繁華景象一度沉寂。轉機出現在2015年,清華大學服務科學研究所的陳泓維及多位學生與在地年輕人組成「開門工作室」,與新竹市政府合作「大學與地方跨域治理計畫」,推動東門市場活化。團隊結合建築、設計與服務科學等專長,並成功爭取資源,吸引青年創業者進駐。 

市場的復甦,市場自治會長陳建璋的堅持同樣功不可沒。身為魚漿攤的第四代,他深知這座市場對其家族與整座城市的重要性。他說:「是老市場養大了我們一家,我一定要讓它再現風華。」他積極釋出閒置攤位,廣邀青年創業者進駐,促成文創小店與傳統攤販和諧並存的獨特景象。如今走進東門市場,可見老魚攤與咖啡廳、甜點店、酒吧比鄰而立;「Candy Bird」則是市場中的創意品牌,結合藝術創作與文創設計,成為文青聚集地。 

新舊交融:市場美食的國際級魅力 

市場的重生,也孕育出新的味道。2025年「東門米粉攤」以其獨特的米粉香飄進了國際視野,一舉摘下了米其林必比登推薦。老闆娘的另一半曾任職飯店廚師,夫妻倆聯手將這道尋常小吃,提升至精緻佳餚的層次。一碗熱氣蒸騰的海鮮綜合米粉湯,匯聚了入口即化的鬆綿芋頭、香酥鱸魚塊與彈牙虱目魚丸,佐以Q軟的粗米粉,湯頭更是鮮甜醇厚。此外「東門小籠包」以皮薄、餡豐、汁多聞名;「阿城號」的滷味則以滷汁濃厚入味著稱,是許多老饕的心頭好。這些新舊攤商共同構築了東門市場豐富多元的飲食光譜。 

從老攤商的世代堅守,到青年創業者的活力創新,東門市場以新舊共融之姿,再度成為這座城市的靈魂地標。它早已超越單純販售食材的場所,升華為一座活生生的「風城記憶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