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icon
今日文章
logo icon
search icon

絲瓜─《本草綱目》:「其瓤有絡」

分享
Facebook Share IconLine Share IconCopy Link Icon
絲瓜又稱菜瓜,《本草綱目》就提到「其瓤有絡」,指瓜體布滿絲絡。

◤文.圖/看見台灣基金會編輯群

瓜是台灣夏秋季節最佳蔬菜之一,南投、嘉義、台南與屏東為主要產區。台灣絲瓜主要分成果實平滑的「圓筒絲瓜」與有明顯稜線的「稜角絲瓜」。台灣本島以種植圓筒絲瓜為主,果肉較為綿密、絲瓜香味明顯;稜角絲瓜主要種植在澎湖,果實稜線明顯、顏色鮮綠,口感比較爽脆。

近年出現新品種水果絲瓜,也叫蘋果絲瓜,屬於圓筒絲瓜的一個品種,果肉比較細緻綿密,口感紮實更香甜。由於皮薄、果肉飽滿,削皮後即可涼拌,以「唯一可生食之絲瓜」作為推廣特點。 

▋台灣常民生活必備 菜瓜布、絲瓜水 還有好多俚語 

至於絲瓜的「絲」在哪裡?原來絲瓜果實老化後,比其他瓜果更容易出現纖維而得名,老化的絲瓜曬乾後成了洗滌用的絲瓜絡(俗稱菜瓜布),可用於洗澡清潔或洗滌碗盤,至今仍是許多台灣人家中必備物品。而脫落的絲瓜子,還可作為中藥材使用,以清熱解暑、通絡活血見長。 

絲瓜體內有95%都是水,絲瓜水無色無味,卻含少量醣類、維生素與礦物質,塗抹在皮膚可以減緩失水,是台灣阿嬤的保濕除皺秘方。 

可以從頭用到尾的絲瓜,在台灣常民生活佔有重要地位,甚至許多民間俚語都和絲瓜有關:「澎湖絲瓜」形容人話多,因為澎湖產稜角絲瓜,瓜身有十稜,台語音近雜唸(tsa̍p-liām);「人若衰,種匏仔生菜瓜」是說人若倒楣,種匏瓜也會長出絲瓜,形容人的運氣不佳,總是事與願違。 

探索更多
肉鬆─成吉思汗的秘密軍糧?
肉鬆在包含東南亞的大華人世界是日常食品,《世界食物博覽》(World Atlas of Food)表示,應是源於中國。源於中國大致可信,2011年,大陸江蘇省的太倉肉鬆甚至通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申請。
小米─本是原住民主要糧食,在台超過5000年
小米,原產於中國,在台灣原住民部落栽培歷史悠久。從台南善化區南關里東遺址出土的碳化種子顯示,距今5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就有種植小米的農業活動,品種超過300個。
臭豆腐─香與臭,相互成全,味道立體
臭豆腐為台灣常見之街市小吃,對於初來乍到的外國人而言,無疑是艱難的挑戰。然而對深嗜此味的台灣老饕而言,那是因為外國人還不能體會,臭豆腐如同藍紋起司,擁有香與臭相互成全的立體味道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