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icon
今日文章
logo icon
search icon

小籠湯包─源自江南勝江南

分享
Facebook Share IconLine Share IconCopy Link Icon
麵食原流行於中國北方,然而往南方發展後,樣子便秀氣起來。江南吃食首重細巧,包子饅頭一旦過了長江,身形頓時顯得玲瓏。

◤文.圖/看見台灣基金會編輯群

變超薄、加入肉凍的小籠湯包,開始於中國江南地區搏得歡心,其小巧可愛的模樣,符合江南地區點心的細緻姿態。

1949年國民政府遷台時,因當時政府要員多為江浙出身,故江浙菜風靡一時,精緻的小籠湯包也隨之來台,成為達官顯貴喜愛的點心之一。

後來在台灣街頭,小籠湯包漸漸成為平民美食。然而,1993年一則刊登於《紐約時報》旅遊版的「世界十家美食餐廳」報導,以「樸食無華卻蘊含許多誘人美食」形容入榜的鼎泰豐,吸引全球的眼光,目前海外已有超過160家店,完勝江南地區最有名的上海南翔小籠包。

▋鵝肝、黑松露、起司、蟹粉口味

為了進軍海外,鼎泰豐將製作流程全面標準化,例如一顆湯包5克重、每顆麵皮18摺,其風味與嚴謹使日本人為之瘋狂。

不過,根據2012年蕃薯藤輕旅行舉辦的「全台人氣小籠包評比大PK」活動,有65萬人投票參與,再由美食評論家、美食記者及美食部落客等秘密客試吃評分,選出全台10大人氣小籠包,拿下第一名的,是點水樓,小籠包有19摺。第二名是鼎泰豐。

台灣的小籠湯包蒸熟以後,一口咬下便湯汁四溢,配上細薑絲及醋、醬油,精緻的享受有富貴人家吃食的氣氛。

有高檔一點的餐廳,推出8種顏色、8種口味,包括鵝肝、黑松露、起司、蟹粉、川味。街邊則到處可見以「鼎泰豐的品質,路邊攤的價格」為口號的小店,平價實惠。小籠湯包從江南過了台灣海峽,躍上世界舞台成枝頭鳳凰。

探索更多
探索風味保存食─不斷演化的客家菜
獨立在汪洋中的台灣,從自然到文化都深受「海漂」的影響。因為洋流與季風傳播而來的種子在島上落地生根,長成了精采的自然生態系。同樣的,渡海而來的異鄉人在島上安身立命,移植不同的生活,漸累積成為土地的文化底蘊。(圖片來源:iStock)
熱炒店──台灣版的「深夜食堂」
野島剛以日本人的視角,觀察台灣熱炒店發現許多不解之處,例如竟能自行拿飲料暢飲,以及點餐的語言障礙等。但他認為,一旦跨越這些門檻,熱炒店對日本人來說就是天堂。這裡不僅價格實惠,還能品嘗到各式各樣台灣獨有的美味佳餚。(圖片來源: pixabay )
台式香腸─有人潮的地方就有它
香腸為肉品保存方式之一,因肉類為珍貴蛋白質來源,冷藏設備出現之前,人們即以各種方式,試圖延長肉品保存期限。而香腸便是其中一種常見的製作方式,世界諸文明皆可見到製作香腸的文化,台灣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