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看見台灣基金會編輯群
港是漁民出海定點,大型漁港順勢設立海鮮魚貨直售中心,除了販售每日漁船歸港送回與養殖業者提供的新鮮魚貨、各國船運送來的進口冷凍海鮮外,也有各式加工水產食品。
第一類漁港包括基隆市正濱漁港、八斗子漁港、宜蘭縣烏石漁港、南方澳漁港、新竹市新竹漁港、台中市梧棲漁港、台南市安平漁港、高雄市前鎮漁港及屏東縣東港鹽埔漁港,許多已朝觀光漁港發展。
批發市場負責將魚獲販售給全台灣各地的魚市場、超市與餐廳,多半在深夜以議價方式進行交易;而觀光市場與傳統市場則提供零售魚貨給一般民眾。
早期台灣魚市場尚未形成之前,漁民與消費者是透過批售魚貨的私人魚行做間接交易,魚行居中抽佣。日治時期,制定《水產統制令》,實施「水產配給統制會社」,並由政府統一制定配售價格。
日治時期建立專售魚蝦海產的「魚菜市場」,在「拍賣制度」的規範下由產業合作社或公共團體經營。之後更成立「台灣水產株式會社」統一管理魚市場與魚獲等水產業務。
目前北台灣最大的批發魚市場當屬基隆崁仔頂魚市場,透過攤子上的糶手(拍賣員)喊價販售漁貨。南部則以屏東東港魚貨拍賣場聞名,擁有全台數一數二的鮪旗魚產量,更是黑鮪魚原產地產量冠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