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icon
今日文章
logo icon
search icon

肉圓─南蒸北炸,互別苗頭

分享
Facebook Share IconLine Share IconCopy Link Icon
台灣諸多小吃源起不可考,但肉圓由彰化人范萬居所創的說法廣被接受,所以彰化肉圓有一定的地位。有名的彰化肉圓排隊店比比皆是,網評破萬的不在少數。

◤文.圖/看見台灣基金會編輯群

而,肉圓製作方法不難,各縣市紛紛推出自己的版本,不讓彰化肉圓專美於前。新竹的「紅糟肉圓」、台中的「台中肉圓」、台南的「鮮蒸蝦仁肉圓」甚至入選必比登美食評比,實力雄厚。

肉圓外皮以地瓜粉、太白粉、樹薯粉等製成8公分左右半透明的圓形,是主流形狀,但也有三角形的。內餡以豬肉、筍為主,豪華一點的加香菇、干貝,南部特愛加蝦仁搶風頭。 

如今,肉圓已成為台灣的代表性小吃,然其吃法南北有別,正如同粽子各有南北擁護者一般,各有愛好、壁壘分明。

▋安東尼.波登來台報導過 

同樣是肉圓,烹煮的方式卻有「南蒸北炸」的差異。南部以蒸熟的肉圓為主,甚至還有放涼後食用的冷吃肉圓;北台灣的肉圓則多油炸,外酥內嫩。埔里亦有名店發展出特別的吃法,油炸肉圓送上後,饕客們都熟練的先將沾上甜鹹調料的外皮吃掉,留下填滿竹筍與肉塊的內餡,淋上一碗大骨湯後又是一道湯鮮味美的好菜,別具滋味。 

作為台灣的經典小吃,肉圓的獨特風味就連國際傳奇名廚安東尼.波登都特別報導,他曾為《波登的世界旅遊指南》一書到訪台灣,並於基隆廟口一節寫下肉圓的故事。這單純、地道的台灣滋味,也有能力走出台灣、邁向世界。 

探索更多
小麥─第二大糧食穀物,自給率千分之三
在只見稻田、幾乎見不到小麥田的台灣,麵粉卻是台灣民眾穀物糧食的第二名,因此麵粉原料小麥超過9成必須進口。根據2023年農業部統計,國產小麥年產量只有區區4000公噸,占全年用量約千分之三。
文蛤(台灣文蛤)─台灣「國民海鮮」,療癒系料理
文蛤,在台灣又稱為蛤蜊或蚶仔,分布於南亞、東亞、東北亞、東南亞等區域的海、河岸。文蛤是台灣相當尋常的食用貝類之一;料理方式多樣、烹飪便捷,簡單料理即能品嘗到文蛤的鮮甜和原汁原味。
茭白筍─俗稱美人腿,其實是生了病
茭白筍為多年生水生禾本科菰屬植物,由於肥大化的嫩莖形如小腿,且色澤白皙,在台灣又稱為「美人腿」,以南投埔里為主要產區,占了9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