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icon
今日文章
logo icon
search icon

紅豆─紅豆生南國,多元甜蜜食

分享
Facebook Share IconLine Share IconCopy Link Icon
冬天來碗熱呼呼的紅豆湯圓、盛夏則端一份甜滋滋的蜜紅豆煉奶剉冰,是現在台灣的常民生活。但其實100多年前,台灣沒有紅豆、台灣人也不吃紅豆。

◤文.圖/看見台灣基金會編輯群

豆最早起源於喜馬拉雅山一帶,在中國則有2000年的栽種歷史,後來足跡遍及全世界。鄰近台灣的日本,《古事記》、《日本書紀》等古書中都曾提及紅豆,可見紅豆在日本悠久歷史,而且是一種和「糖」一樣的高貴食材。

紅豆和糖一樣,在日治時期被引進台灣種植。因為台灣南部秋冬依舊日照充足,並且擁有充沛水源和肥沃土壤,適合紅豆生長所需,因而成為台灣紅豆的主要產地,最重要的產地有屏東萬丹、高雄大寮。 

紅豆從喜馬拉雅山到日本,再到台灣落地生根,1960年代進一步改良品種,培育出10個國產紅豆品種,其中,「高雄8號(紅蜜)」雖然顆粒較小但香氣濃郁;「高雄9號(紅寶)」則因粒大飽滿,成為最盛行的品種。 

▋國產育種成功 紅豆成為台灣常民飲食文化一部分 

紅豆終於成為市井小民消費得起的穀物,日本紅豆飲食文化也進入台灣常民生活中。 

國產紅豆熬煮後質感鬆軟、飽含香氣,特別適合作為各式糕點的餡料,台灣經典的糯米製食品「紅龜粿」的內餡從以往的綠豆、花生變成紅豆餡;紅豆也成為台灣小吃中的重要主角之一,紅豆餅(或稱車輪餅)、紅豆湯、紅豆湯圓、豆沙餅、紅豆冰淇淋、紅豆煉奶剉冰……等,都受到全球旅客青睞。 

探索更多
鵝─早期,養鵝是農家副業
台灣從17、18世紀起已有養鵝紀錄,飼養「華鵝」,主要是傳統農家副業。1974年自丹麥引進「白羅曼鵝」後,白羅曼鵝才成為飼養主流,至今占比逾97%。
小白菜─是大白菜的「祖先」
國民蔬菜之一的小白菜,源於中國,根據考古資料,5000年前已現蹤跡,而且是大白菜的「祖先」,歷史跟中國一樣悠久,笑看多少朝代的起落,風光存活至今,自成龐大的「白菜王朝」。
發糕─不能隨便送給外人
發糕為台灣新春、祭祀常見的節慶食物,亦盛行於中國華南、東南亞一帶。台語稱為「發粿」,諧音為「發財」「高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