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看見台灣基金會編輯群
寶飯,常於天冷補身時食用或用來祭拜鬼神。在台灣,老一輩的人常言:「大寒吃糯米能補氣。甜蜜柔軟的八寶飯不僅能討個口采,亦相當養身。」
八寶飯源自中國,應為先民來台時所傳入。在大陸,各地亦有諸多不同變化的八寶飯。廣東、四川有腊味八寶飯,材料包括糯米、臘肉、香腸、紅豆、乾香菇、乾蝦仁、銀杏、花生等。
台灣的八寶飯不只出現於家戶間、餐館上,更曾出現在皇室貴族的餐桌上。日治時期之1923年4月,日本裕仁皇太子(即後來的昭和天皇)訪察台灣時享用了「台灣料理」宴席。宴席上全套13菜餚之中,便以八寶飯最受皇太子青睞,食用後讚不絕口。
八寶飯中會置入砂糖、肥豬肉等調味材料,嘗起來口感既軟黏、風味鮮甜又帶著豬油的肥香。珠圓玉潤的糯米,配料香氣撲鼻,色彩富麗。
近來,八寶飯仍能於許多糕糰店中購得,種類更加多元,例如紫米八寶飯,有的會放入暖身暖胃的酒漬桂圓乾,使人吃了身體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