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陽光與山風交織的高雄杉林區日光山上,大武壠族(Taivoan,又稱大滿族,是台灣原住民族的一支,原鄉位於台南玉井盆地)重新搭建家屋,也重建了文化的根基。自2009年莫拉克風災重創甲仙小林村以來,族人面臨的不僅是家園的重建,更是文化脈絡斷裂的嚴峻考驗。如今,族人在新聚落成立了「大武壠文化事務所」,以土地為師,從飲食、農作到歌舞,讓族群的文化靈魂在日光山重新生根發芽。 

走進日光小林社區,最先感受到的是那股與土地共生的生命力。園中錯落生長著薑黃、雞角刺、梅子、昭和菜等植物,它們既是食材,更是活生生的文化記憶。這些作物過去在原鄉山林間自生自長,如今已轉化為族人重建家園、認同與希望的重要象徵。日光小林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大武壠舞團團長王民亮表示:「我們將家鄉的味道,重新種回土地,也種進心裡。」這些在地作物被巧妙地融入部落餐飲與伴手禮中,無論是清爽的梅子氣泡飲或創意的薑黃臭豆腐,無一不是族人用雙手將文化融入當代生活的具體實踐。 

大滿酒與柴燒年糕:傳統的味道與祝福 

大武壠族人延續祖先的釀造智慧,用傳統植物製成酒麴,以糯米釀出象徵生命循環的「大滿酒」,在祭典中敬祖、節慶時共飲。製作柴燒年糕時,以荔枝木生火、慢工細蒸,炊製過程中長輩不斷誦念吉祥話,為家族祈求昌隆。這些飲食儀式,不僅是味覺的傳承,更深刻蘊含著族人對土地與祖靈的敬畏與感恩。 

如今,族人以農作滋養身體,更以舞維繫靈魂。王民亮強調,由老中青三代組成的「大滿舞團」,不僅曾代表社區登上國際舞台,赴日本、馬來西亞、韓國等地演出,更是凝聚族群認同的重要象徵。文化事務所亦積極推動族語復振課程與傳統手作體驗,讓文化底蘊自然而然地融入日常脈動。大武壠族正以最貼近生活的方式,實踐文化的永續傳承,讓族群的故事在日光山上持續閃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