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看見台灣基金會編輯群
灣的夜市已有超過百年的歷史。最初,小吃攤販聚集在人來人往的騎樓外、路邊,或學校、廟埕、市場等人潮匯聚之地,在農業時代,還有攤販就近設點,供應農夫休息補充吃食。
日治時期因電燈的日漸普及,1908年鳳山廳旗津天后宮前、1910年的嘉義東市場皆出現夜市的蹤跡,隨後吸納民間舉行的「納涼會」與提供市民夜間另一種飲食娛樂選擇的「沙卡里巴」(台南康樂市場前身,曾為小吃攤聚集地)的經驗,逐漸發展成在地獨有的夜市文化。
二戰時期夜市發展一度停滯,戰後則隨著社會治安趨於穩定持續發展。1987年,第一個合法以觀光夜市命名的台北市饒河街觀光夜市成立後,各地觀光夜市相繼成立,與原有街邊的小型夜市、流動夜市各放異彩。
現今台灣各地夜市結合當地特產食材、文化發展而各有特色,基隆廟口夜市以天婦羅、奶油螃蟹、鼎邊趖聞名,素有蛇街之名的華西街夜市,獨有的蛇酒與鱉肉引人注目,宜蘭羅東夜市用當地三星蔥結合小吃,蔥油餅、餡餅入口皆充滿三星蔥的獨特香氣。這些多樣化的夜市文化不僅豐富了台灣的飲食選擇,也成為了展示地方特色的重要窗口。
堪稱2024年全球第一男主角的輝達執行長黃仁勳,每次來台必逛夜市,逛成世界新聞,還熱情邀約從來沒去過台灣夜市的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及廣達董事長林百里,同遊他最愛的寧夏夜市,三大巨頭吃吃喝喝,包括蚵仔煎、豆花等美食,張忠謀都喊讚。政府不花一毛錢,台灣夜市就取得轟動世界的免費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