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icon
今日文章
logo icon
search icon

蚵仔煎─帝王食品,平民吃法

分享
Facebook Share IconLine Share IconCopy Link Icon
台灣最強小吃的是哪一款?鐵定眾說紛紜。2007年台灣經濟部商業司舉辦的「外國人台灣美食排行No.1票選活動」,蚵仔煎榮登首位。

◤文.圖/看見台灣基金會編輯群

信,蚵仔煎源於福建,又稱牡蠣、蠔,在華人地區有不同的作法版本和名稱,有的是菜、有的是小吃,廈門稱海蠣煎,馬來西亞是蠔煎,潮汕叫蠔烙。台灣的蚵仔煎,恐怕是其中「最小氣」的版本;別人一盤用掉半斤、一斤蚵仔不手軟,台灣版本要食客努力東翻西找,能找出7、8顆就算豪華的。那麼,台灣蚵仔煎到底憑什麼比其他地方的版本出名?還拿下小吃王國第一名的桂冠?

▋食用台版蚵仔煎像尋寶

從食客端的體驗,台灣版本吃起來有幾項優點:蚵仔帶腥味,太多會膩;青菜脆甜的口感同時平衡了蚵仔的腥味;蛋,加強蛋白質的供應;粉漿,保住了食材的水分和嫩度;甜辣醬料,則能提鮮壓腥。吃食過程找蚵仔,甚至具尋寶樂趣。總歸來說,台版蚵仔煎,勝。

16世紀時,地瓜隨西班牙人傳入東亞後,方有閩南人以地瓜粉製作蚵仔煎。傳入台灣後以地瓜粉和沿海易得之的蚵仔為主角,鮮香無比。

台灣的蚵仔主要產地在台南七股、嘉義東石、雲林台西、彰化王功西南沿海及金門、澎湖離島,漁民擔心颱風一夕摧毀蚵田,半年就搶收了,否則假以時日,也是能長大不少。

牡蠣具高蛋白質,歐洲人稱它為「海裡的牛奶」,日本人稱「帝王食品」,在中國明朝時叫「西施乳」。如此帝王級的食品,在台灣近乎銅板價就吃得到,能不流行乎?

探索更多
鹽酥雞─美味到讓肯德基也致敬?
炸雞,是備受歡迎的平民美食,每個國家都有各自的版本。肯德基能邁向國際,靠的是背後的「富爺爺」;唐揚雞,靠日式餐飲的流行;韓式炸雞,靠韓劇;而台式炸雞「鹽酥雞」獨缺靠山,出身夜市、白手起家,完全憑口味實力。
小米情懷─原住民端午節拿出來的不是粽子
在台灣的許多原住民部落中,小米無疑是部落文化核心,也是在尋求原鄉文化復興過程中,首先考慮復育的作物(圖片來源:iStock)
醬瓜─清苦農村生活中溫暖的鹹香
醬瓜為台灣常見的傳統醃漬料理,簡單易做,廣見於家戶之間。醬瓜使用小黃瓜(又稱小胡瓜、小花瓜、花胡瓜、刺瓜仔)用黃豆醬油醃漬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