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icon
今日文章
logo icon
search icon

葡萄─巨峰葡萄創造紫金傳奇

分享
Facebook Share IconLine Share IconCopy Link Icon
葡萄在6000多年前的非洲東北部和亞洲西南部已有栽種紀錄,台灣的葡萄栽培紀錄最早可追溯到1684年自中國引進的純歐洲品種。1895年,台灣人半田敏男從日本引進多種西洋、日本葡萄品種,奠定台灣種植釀酒用葡萄的基礎,但仍因台灣氣候條件限制,難以栽種。

◤文.圖/看見台灣基金會編輯群

1717年(清康熙56年)的《諸羅縣志》提到台灣葡萄:「臺止有黑者,亦甚稀。」栽種葡萄之不普遍,可見一斑。1955年開始試作推廣葡萄酒,始擴大葡萄生產面積。

也是在同一個時期(1950年左右),特別適合在台灣潮濕的天氣及中部大甲溪所沖積出來的砂礫土高地種植的鮮食葡萄品種「巨峰」從日本引進台灣,試種一舉成功。果實成熟後果皮呈現紫黑色,果粒大、糖度高、酸度低、果肉Q彈多汁且有特殊香氣的巨峰葡萄,至今都是台灣的主要也是最重要的鮮食葡萄品種,目前佔台灣鮮食葡萄9成以上市場。 

巨峰葡萄主要產地在彰化、苗栗、台中、南投等中部縣市, 台灣終年溫暖的亞熱帶氣候,再透過設施栽培、夜間燈照產期調節技術,一年可二至三收,巨峰葡萄創造出「紫金傳奇」。 

探索更多
地瓜─「番薯仔」一詞象徵台灣韌性
俗語說:「番薯不怕落地爛,只求枝葉代代傳。」講的正是番薯的韌性。番薯,又稱甘藷、地瓜,台灣民眾多以地瓜稱之。它在台灣的地位遠高於一般的雜糧作物,番薯將根藤深深攀爬蔓延進台灣常民的生活、情感、文化,甚至政治意識型態之中。
威士忌─台灣橫空出世,躋身全球頂級產區
知名美劇《金融戰爭》(Billions)曾出現台灣威士忌,男主角於品飲時讚美:「誰能想到,台灣現在比蘇格蘭更會釀威士忌了!」此言不虛,台灣亞熱帶氣候與高濕度,使得威士忌熟成速度遠超蘇格蘭,短短數年即可展現深厚風味,形成獨特的「台灣風土」風格。
荔枝中的混血兒─夏日嬌客玉荷包的惜時永續之路
玉荷包籽小、肉厚、汁多甜蜜,是市場上長年受歡迎的品種之一,每每看見紅中帶綠、外皮有棘尖、形如荷包的荔枝上市時,也代表夏天即將來臨。(圖片來源:i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