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icon
今日文章
logo icon
search icon

三杯雞─黑芝麻油+九層塔,真真實實台灣味

分享
Facebook Share IconLine Share IconCopy Link Icon
三杯雞是台灣料理的經典之一,它源自農村的惜物精神,發展至今,已成為全球台菜餐廳的招牌。

◤文.圖/看見台灣基金會編輯群

杯雞,台灣料理的代表之一。三杯之名來自所使用的調料:一杯醬油、一杯米酒、一杯黑芝麻油,加上薑、蒜、辣椒,最後以九層塔注入關鍵香氣,鮮香撲鼻且雞肉入味,令人食指大動。

已退休的高雄餐旅大學教授楊昭景主持「台灣菜味型研究」中,找出17種台灣味型,其中「三杯味」味型的代表菜是三杯雞。

史料上,「三杯雞」一詞最早見於1956年的《中菜集錦》;1961年,署名為「波」的作者在《徵信新聞報》刊登<白椒魚和三杯雞>一文,主張這兩道菜都源自江西菜。兩篇文章詳列的調味料中,都沒有三杯雞必須有的兩項關鍵材料:黑芝麻油及九層塔。而且,九層塔還是台灣特有種。

▋料理源自農村惜物精神

近代飲食史專家郭忠豪教授訪談多位台菜廚師後,得到一個結論:三杯雞是真真實實的台灣原創,且來自南部農村,關鍵證據是黑芝麻油。

台灣農村早期十分惜物,因缺乏冷藏設備,故宰殺雞隻後以麻油、醬油和米酒為調料,再加入口味重的薑片香菜料理,以延長保存期限。

1970年後,台灣經濟進入飛躍期,全台各地出現土雞城,多提供此道料理,是三杯雞普及化的功臣。如今,各式三杯料理已成為熱炒店的明星菜,更延伸出三杯中卷、三杯杏鮑菇等,三杯系列已成為全世界台菜餐廳中的鎮店之寶。

探索更多
醬瓜─清苦農村生活中溫暖的鹹香
醬瓜為台灣常見的傳統醃漬料理,簡單易做,廣見於家戶之間。醬瓜使用小黃瓜(又稱小胡瓜、小花瓜、花胡瓜、刺瓜仔)用黃豆醬油醃漬而成。
年糕─甜甜神明嘴,只說好話
年糕,台語稱年糕為甜粿,客語稱為甜粄,不同族群所製作之年糕或有不同,然多半為赤黃色、琥珀色之糯米製甜食。台灣有「吃年糕,年年高」之俗諺,且由於過往糖不易取得,故帶有甜味的食物多半象徵富貴。
碗粿─台南派勢力最大
碗粿為盛行於台灣、大陸華南、粵東等地的傳統米食,因製作過程需放置於碗中成型而得名。使用在來米(適宜製作加工米食的硬秈稻米)、適宜製作加工米食的硬秈稻米為主原料;若以新米製作,碗粿口感偏軟糊,故一般會使用儲放一年以上「陳化」的舊米製作,有的甚至會使用兩、三年的舊米,這樣碗粿口感較為Q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