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看見台灣基金會編輯群
灣的胡麻油生產歷史亦久,自清代即有產油的相關記載,當時的胡麻油多見於嘉義北港等中南部地區,而北港自古即為台灣食用油製造重鎮,附近區域亦盛產芝麻。今日附近仍保留許多以「麻」為地名的區域,例如「麻園寮」、「烏麻園」等。
日治時期,台灣製油業變化不大,但製油的主要原料逐漸自芝麻轉變為花生,故當時花生油漸漸超過芝麻油產量,成為主要食用油。目前製造麻油的芝麻,超過9成靠進口;台灣本土種植的芝麻以台南為主要產地,其產量占全台達8成以上。
台灣常見的芝麻有黑芝麻、白芝麻兩種,超市常見品牌有(胡)麻油、香油兩種,這些油品的製作、成分、香氣、適合食材完全不同。
黑芝麻以重火烘焙,至7、8分熟即搾油,味道香濃,顏色為深棕色,適合做麻油雞、三杯雞、燒酒雞這類重口味料理。白芝麻輕火烘至1、2分熟即搾油,味道清香,適合拌麵、涼拌、炒青菜。由於純芝麻油價格較高,廠商推出香油產品,以白芝麻油為基底加入大豆油等其他油品調和而成,降低售價。
胡麻油發煙點約落在190度,適宜熱炒或是調香增味。三種以芝麻為原料之油品各有不同用法,亦為台菜料理、家戶間餐桌上不可或缺的油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