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看見台灣基金會編輯群
雄那瑪夏(三民)到寶來甲仙一帶,是台灣青梅最大產區;而梅園面積全台最大的南投縣信義鄉,則有「梅的故鄉」之稱。台灣青梅果實於清明節左右成熟,5月初採收結束;青梅味酸苦澀,必須加工製成食品。1695年的《臺灣府志》已有記載:「味酸,可做鹽梅。」
青梅曾經是台灣出口日本的大宗水果之一,但1990年後不敵中國梅子傾銷,台灣青梅外銷市場雪崩,梅農們化危機為轉機,將外銷轉為內需,替滯銷的梅子找出新出路。
梅農全力發展醃梅、烏梅、梅醋、梅子粉、梅醬、梅精……等加工食品,也推廣將醃梅入菜,讓「梅」走入台灣常民生活:剁成碎末的梅肉可以和小黃瓜、苦瓜、秋葵涼拌開胃;利用醃梅做成沾醬,可以平衡炸物、燒烤的油膩感;醬燒料理加入幾顆醃梅,梅子的酸與香氣則能讓料理層次更豐富。
不讓日本梅酒專美於前,信義鄉農會2021年將果皮微帶黃色、適合釀酒的黃梅,加上玉山山脈天然山泉水釀成50度蒸餾酒「狂野」,在2021年拿到美國舊金山世界烈酒競賽(SFWSC)雙金牌,名揚海外,證明台灣也可以釀出世界級好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