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icon
今日文章
logo icon
search icon

番茄─2014年起外銷多國市場

分享
Facebook Share IconLine Share IconCopy Link Icon
清康熙年間的《臺灣府志》有一段對於番茄的描述:「甘仔蜜,形似柿,細如橘,初生青,熟紅,味濃,肉多細子,亦不堪充果品,可或糖煮成茶品。」「甘仔蜜」即為番茄的台語,描述當時的番茄並不好吃,還得加糖熬煮。

◤文.圖/看見台灣基金會編輯群

茄原產於中南美洲,在地理大發現後傳入歐洲,17世紀隨荷蘭人來到台灣。台灣番茄栽培歷史數百年來,主要以作為蔬菜烹飪使用的大果番茄為主,如:全紅番茄、黑柿番茄。

後來農民持續研發新品種,1990年代推出外型長圓、顏色亮紅、甜度平均7到8度、果重15公克左右的「聖女」小果番茄,顛覆民眾對番茄的刻板印象,接著各品種的小果番茄如雨後春筍,成為充滿誘惑的水果選擇,至此,番茄終於華麗轉身。 

▋小果番茄高顏值又多汁,用農業實力讓全世界看見台灣 

大果番茄切片成「番茄切盤」,醬油膏、薑末、砂糖、甘草粉混合而成沾醬,流行於台南、高雄、屏東一帶,是南台灣最經典的古早味特色小吃之一。 

而聖女、玉女等果色多樣的小果番茄家族,一口一顆,皮薄心紅,酸中帶甜,不僅台灣民眾喜歡,更從2014年開始行銷全球市場,包括亞洲的香港、新加坡、日本等國,都很受歡迎。2019年,嘉義的玉女小番茄進軍美國,在德州超市上架,註明「台灣鮮採小番茄」,用小番茄的農業實力讓全世界看見台灣。 

探索更多
文蛤(台灣文蛤)─台灣「國民海鮮」,療癒系料理
文蛤,在台灣又稱為蛤蜊或蚶仔,分布於南亞、東亞、東北亞、東南亞等區域的海、河岸。文蛤是台灣相當尋常的食用貝類之一;料理方式多樣、烹飪便捷,簡單料理即能品嘗到文蛤的鮮甜和原汁原味。
棗子─台灣研發品種顏值高、名字美
台灣慣稱的棗子,原名印度棗(Indian jujube),由此可知棗子原產於印度,傳入台灣的時間不可考,惟日據時期已有栽種紀錄。
鴨─升級版的品牌鴨問市
家禽中,鴨肉不及雞肉普及,在一般的大超市中很難買到。然而,特定食材卻非牠不可:冬天進補要吃薑母鴨;蛋黃酥、皮蛋要用鴨蛋;炒菜中的各種「金沙」系列也是非鴨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