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icon
今日文章
logo icon
search icon

柿子─連泰國皇室也被圈粉

分享
Facebook Share IconLine Share IconCopy Link Icon
台灣小學二年級國語課本《小鎮的柿餅節》,形容秋天來了,新竹新埔小鎮滿是柿餅的香氣,還有前來小旅行觀光客的鼎沸人聲。

◤文.圖/看見台灣基金會編輯群

分時節,柿子紅了」已經是全台小學生最熟悉的台灣在地風情,幾乎每個小學生都曾經在每年9到12月柿子成熟盛產的季節「跟著課本去旅行」,造訪柿園。

1685年所編撰的《台灣府志》已有柿子在台灣栽種的紀錄;甜柿則於1974年自日本引進,經鑽研改良後甜柿不需脫澀即可食用,從而使栽培面積逐漸擴大。 

根據農委會統計,台中東勢、嘉義番路、苗栗公館、台東卑南及新竹北埔及新埔等,是台灣柿子的主要產地。其中,新竹北埔因為有得天獨厚的丘陵地形,乾旱、溼度低,適合曬柿餅,台灣8成以上的柿餅產量集中於此,在陽光穿越曬柿子的棚架下拍照,成為秋天絕佳的景致。 

▋年節吉祥水果,「柿柿如意」好運到 

台灣的柿子分為「澀柿」及「甜柿」二類,澀柿果形大而端正,須經脫澀處理,口感爽脆故稱為脆柿,多加工成柿餅。 

甜柿則不需要人工脫澀,在樹上熟了就可以吃。台中和平區海拔800~1000公尺的摩天嶺,是全台最早開始種植甜柿的地區,因為海拔較高、日夜溫差大,甜柿更容易累積糖分,口感也更清脆,連泰國皇室都指名進口這裡的甜柿。 

台灣甜柿的主要品種有:富有、次郎、花御所。富有果肉細緻多汁又甜美;次郎質地細緻但口感扎實,果汁較少但甜度較高;花御所果肉細密多汁但栽培不易,產量少。 

三種甜柿各有忠實鐵粉。由於產季鄰近農曆春節,甜柿又有「事事如意」的諧音,經常作為年節待客之應景果品。 

探索更多
地瓜─「番薯仔」一詞象徵台灣韌性
俗語說:「番薯不怕落地爛,只求枝葉代代傳。」講的正是番薯的韌性。番薯,又稱甘藷、地瓜,台灣民眾多以地瓜稱之。它在台灣的地位遠高於一般的雜糧作物,番薯將根藤深深攀爬蔓延進台灣常民的生活、情感、文化,甚至政治意識型態之中。
蚵仔煎─帝王食品,平民吃法
台灣最強小吃的是哪一款?鐵定眾說紛紜。2007年台灣經濟部商業司舉辦的「外國人台灣美食排行No.1票選活動」,蚵仔煎榮登首位。
空心菜─暗示「有心招待,無心留客」
原產於東南亞的空心菜,約於中國宋代時傳至東亞,北宋的《嘉祐補注本草》中即以「蕹菜」之名留下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