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icon
今日文章
logo icon
search icon

荔枝中的混血兒─夏日嬌客玉荷包的惜時永續之路

分享
Facebook Share IconLine Share IconCopy Link Icon
玉荷包籽小、肉厚、汁多甜蜜,是市場上長年受歡迎的品種之一,每每看見紅中帶綠、外皮有棘尖、形如荷包的荔枝上市時,也代表夏天即將來臨。(圖片來源:iStock)

◤文/特約作家一高靜玉

年5月下旬,不少玉荷包迷便紛紛騷動起來,因為一年只有一次、為期20天的玉荷包產季即將開始。而在主要產地高雄大樹區,果園中都是結實累累的荔枝樹,被太陽曬得紅通通,農人在樹下抬著頭、拿著鉤子巡視樹上的荔枝。

玉荷包6、7分熟時即可採收,此時風味也最佳。挑選重點在於果實要飽滿,果色呈現半紅、半黃帶綠,剝去外殼時,汁液不會外流,完整保留果汁入口,甜蜜滋味中帶著微酸,果肉Q彈,汁多香甜,絕對令人愛不釋口。

亞洲種植荔枝產地以台灣和中國福建、廣東與廣西最為著名,產量也最多。台灣的荔枝一般據信是300多年前由張郡自福建引進,並在現今屏東崁頂與南州鄉的鄉界處試種;100年後再由鄭肇基從廣東引進其他的荔枝品種,主要在新竹香山地區一帶種植。最後經由鳳山熱帶園藝試驗分所培育改良後,肉Q而結實多汁,如白玉般柔美,因而稱為玉荷包。


▏果實飽滿,果色呈現半紅、半黃帶綠,此時風味也最佳(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然而荔枝保鮮期短,自古皆知。唐朝白居易的〈荔枝圖序〉說到:「若離本枝,一日而色變,二日而香變,三日而味變,四五日外,色香味盡去矣。」傳神描述荔枝採收後,若當日未食用便快速褐化的過程。

數十年來,儘管陸續有不少新品種如艷荔、玫瑰紅、大丁香等上市,但仍以玉荷包最受歡迎,無論果粒、品質、市價等級均居台灣現有荔枝品種之冠。

▋玉荷包背後的故事

玉荷包能走到今日榮景,其實背後有段艱辛的路程。當中一定要提、人稱「玉荷包之父」的王金帶先生的傳奇故事。

約1960年代,大樹地區主要種植的品種為黑葉荔枝,但是結果率一直不高,經當地對荔枝情有獨鍾的農民王金帶先生研究改良後,讓結果率提升到70%,增加了農民收益。

30年後,黑葉荔枝出現市場瓶頸,價格開始下跌,大樹地區的農民紛紛轉種當時農試所提供的新品種玉荷包。但玉荷包太會開花,在養分競爭嚴重之下,造成果粒過小、風味不足,及大量落果的產生,難以提升產量。有些果農禁不起連年虧損,紛紛棄種。

但王金帶先生經過兩年研發後,逐漸掌握到荔枝生長所需的溫度、溼度和雨量變化,從而發展出一套「王氏剪花法」,在玉荷包開花時剪掉8成多的花蕊,及兩次疏果,不僅順利結出果實,品質與產量也大幅提升。

加上大樹地區的荔枝園主要集中在排水良好的北邊山坡上,土質則是肥沃的紅土黃土夾帶少許砂質,含有豐富的鐵、鎂、充足的陽光,是玉荷包的絕佳種植地。而山坡地的好處除了冬季氣溫與溼度均低、有利開花外,排水也好。每年1月時白天均溫21度、夜晚11度左右的氣候,最適合對溫度敏感的玉荷包生長開花。

玉荷包授粉後,還需經過兩次疏果,才達到上市標準。一開始是米粒大、接下來是土豆仁大,第三次存留的果實才是要採收的玉荷包。此時產區季節已到整日豔陽遍照,玉荷包成熟快、甜度高,清甜帶些微果酸,品質自是不凡。

王金帶成功後,不藏私的分享玉荷包種植技術給家鄉的果農們,造成整個村莊的榮景,荔枝產量也愈來愈高。高雄現種玉荷包約2200公頃,其中有85%在大樹,大樹區成為全台最大的玉荷包產地,改變了高雄的荔枝產業,王金帶因此被推崇為「玉荷包開山始祖」、「玉荷包之父」、「荔枝王」、「荔枝博士」等。


▏王金帶先生發展出一套「王氏剪花法」,進而培養出成熟快、甜度高,清甜帶些微果酸,品質不凡的玉荷包,果實本身的美妙滋味也衍伸出相當多特色產品(圖片來源:unsplash)。

▋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玉荷包除了開花期能提供豐富蜜源,讓蜜蜂順利採收荔枝蜜外,果實本身的美妙滋味亦大受國際好評,尤其受到歐洲地區青睞。加上台灣玉荷包栽培門檻高,不同於其他外銷國家主打量大價低的黑葉荔枝,又能突破生產技術,果實香甜、藥檢與蟲害合格率也較高。

近期更研發出綠光燈照防治法,將玉荷包主要的蟲害之一——荔枝細蛾的危害從36%降到2%,並搭配網室栽種,共能減少50%用藥,不僅友善土地,也節省生產成本,品質更適合日本、歐美等高消費水準、品管要求高的海外市場,大大提高外銷競爭力。

目前台灣荔枝以鮮果輸出日本、紐西蘭等國為主要輸出國。過往以空運為主,目前把紐西蘭做為海運試驗的起點,若能順利突破、降低成本,就有機會到更多歐美國家亮相。

探索更多
香蕉─MIT香蕉,進駐東京奧運選手村
2021年7月的東京奧運,選手村食材中出現了「台灣香蕉」,這是第一次「MIT香蕉」成功進軍奧運殿堂。當時,農委會還召開了「跟世界蕉個朋友,為奧運選手加油」視訊記者會,是全台蕉農的一劑強心針。
羊─本土羊市占率5%,新品種朝精緻化發展
一隻羊,各自表述:山羊在西方象徵堅毅(但在猶太文化中象徵叛逆),綿羊象徵軟弱、順服,《聖經》中象徵信徒,在台灣,象徵乖巧,在中華文化中,則因為諧音,象徵吉祥。
葡萄─巨峰葡萄創造紫金傳奇
葡萄在6000多年前的非洲東北部和亞洲西南部已有栽種紀錄,台灣的葡萄栽培紀錄最早可追溯到1684年自中國引進的純歐洲品種。1895年,台灣人半田敏男從日本引進多種西洋、日本葡萄品種,奠定台灣種植釀酒用葡萄的基礎,但仍因台灣氣候條件限制,難以栽種。